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2017年11月15日 08: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15日第1331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陆航

  11月11日,“2017年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在西北大学召开。来自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以及国内13个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优秀论文获得者代表,及西北大学学生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人才培养经验、基地未来发展方向、经济学教学改革等论题展开交流。学者提出,要以对科学真理、国家命运和下一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完善基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自觉担负起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经济学人才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入新时代

  1998年,为加强我国理论经济学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教育部在全国13所高校创建了“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近二十年来,13所高校“基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导地位、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广经济学优秀教学经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表示,建设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从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基础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为推动我国经济学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经过系统化、学理化、规范化的发展,才能确立核心范畴和逻辑线索,才能经受住逻辑和实践的检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而被广泛学习、普及和传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时代与实践的要求,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新实践结合起来,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时也为经济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进入了新时代。”西北大学党校办公室副主任周超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关键。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中国经济学人才的重要任务。

  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经济学说

  “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当代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北京大学将其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叶静怡教授提出,经济学学科要重视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特别是中国古代、现代经济史方面的研究,要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由之路的逻辑。

  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才能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安同良提出,中国政治经济学界要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我们不能用外国学者的文章研究中国。”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曾国安对此表示赞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解决的是中国的事情,发挥的是中国的智慧”。

  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中心主任林木西表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在社会供给上还有许多差距。由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客观上在新时代凸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前,我们有了材料、有了经验、有了充足自信和足够定力,能够深入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学科。”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