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民间文化的学术蕴藏
2017年11月13日 12: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13日第1329期 作者:记者项江涛

  本报讯 (记者项江涛)11月9日,“《民间文化论坛》创刊三十五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学者追忆了陶阳等老一辈学者对中国民间文化发展的贡献,围绕民间文化研究的文化自信、学术话语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振兴传统村落、振兴传统工艺,这都体现出民间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纳入第一批重点项目之中,这必将迎来民间文化研究的大发展,民间文化研究将更好地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认为,就中国民间文学研究领域而言,建立中国学派,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需要学界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其中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发现问题;二是知道哪个问题特别重要,要抓住不放。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认为,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大的社会支撑,也是党的理论思想成熟的重要表现。而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领域文化的自觉性、文化知识的普及度、民间文化发展的程度和研究程度,在中国文化未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中国学者应该充分挖掘民间文化的学术蕴藏。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