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反响
2017年10月20日 07: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20日第1313期 作者:

  发挥高校研究重镇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邓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完成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重镇。我们要重点研究和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研究如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着力研究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研究和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等等。着力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和智库成果,推动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社会实现新的发展和新的飞跃,为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华章和人类社会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 武勇/采访整理)

 

  加强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徐汉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党的执政领导地位,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征程中,社会治理领域面临更多挑战,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交织叠加,不仅给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提出了急迫要求,更需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

  具体而言,就是坚持党组织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中总揽全局、全面筹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大力培育“以人为本、法治社会”意识;建立党内社会治理规章体系,建立健全党对社会治理事务的决策、实施与监督程序,完善审查、批准、备案规范;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党对人大有关社会治理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对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民主政治的领导等,为社会治理领域的良法善治提供可靠政治保证。

  (本报记者 明海英/采访整理)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冯开甫

  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立意深远,主题突出,内涵丰富,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行动纲领;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指南。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传播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十九大精神保持高度一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根本原则;要组织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宣讲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中贯彻并宣传十九大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牢牢把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任务,深入领会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努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扎实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本报记者 曾江/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