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学者心声
2017年09月13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13日第1291期 作者:

  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华章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宇文利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系统总结了党领导全国人民所进行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我们应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深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的深刻意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立足本职岗位,立志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讲话总结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唯物辩证法,提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时代方位、实践方位和发展大局上来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仅存在于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也存在于人民群众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

  学习和贯彻讲话,我们要努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深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价值独特性、学术生命力和话语表现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声音清楚地讲出来,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准确地传出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华章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钟哲/采访整理)

  

  以新的理论成果引领新的实践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任宗哲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要求我们要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用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新的理论成果引领新的实践,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的实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理论判断,“三个意味着”是这个重大理论判断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坚持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胜利。

  (本报记者 陆航/采访整理)

  

  让更多人有获得感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周海旺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前重要的理论准备,对于开好十九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讲话饱含对人民的一片深情,提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我们要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把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关心群众疾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把党的温暖普照到人民大众,让更多的人有获得感。

  (本报记者 苏培/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