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顶天立地”开展休闲学研究
2017年08月18日 07: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8月18日第1273期 作者:本报记者 苏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学研究在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前,我国休闲学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针对我国休闲学研究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经济发展带动休闲研究热

  “我国休闲学研究起步较迟,但目前发展很快。”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潘立勇说。据他介绍,中国休闲文化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研究多是对西方休闲理论的介绍和探讨,标志为“西方休闲研究译丛”的出版。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假日的增多,“休闲”进入国民生活。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产业博览会”提出“休闲改变人类生活”的口号,被学者称为中国休闲发展的“元年”。

  就目前来讲,休闲对于社会民生的人本意义、对于提升国民生活品质的社会价值、对于实现和谐社会的精神价值、对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元素,得到学界普遍的关注和研究。除了休闲核心产业或领域(如旅游、文化娱乐、体育保健等)持续被关注外,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新发展,“休闲与生态文明”、“休闲与城乡发展”、“休闲与跨文化交流”、“休闲与新经济增长”、“休闲与文化创意”、“休闲消费中的异化现象”、“微时代对休闲发展的影响”、“国民休闲教育与提升”、“休闲美学”的建构,以及休闲学的中国话语和体系建构等,愈益成为学界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休闲学研究多从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这三个学科研究方向是休闲学研究的热门角度。

  “现在,文化、体育、旅游领域的很多学者正积极涉足休闲学研究。这说明休闲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吕宁认为,除去当下休闲学的热点研究问题以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休闲学研究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细分人群的研究,尤其是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当下,对于女性休闲问题、儿童休闲问题的研究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应加强对休闲时间的研究,我国目前的休闲时间研究尚缺乏连贯性,要注重增加调研、抽样调查等,坚持长年的资料积累。另外,对休闲教育的研究也需要格外关注,休闲教育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贯穿于各个年龄段,但目前我国休闲教育还是教育学中的一大缺失,需要把它当作一个体系去发展完善。

  建立中国特色休闲学理论

  总体而言,当下国内系统且有理论深度的休闲学理论著作仍然严重不足,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学理论有待形成和完善。

  楼嘉军表示,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翻译出版了许多国外休闲学研究著作,对于推动国内休闲学研究有很大帮助。对此,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理念,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开展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学理论研究。同时,要睁开眼睛看世界,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努力将研究成果向外推介;加强团队建设,让整个休闲学研究呈现有序发展的态势。

  吕宁认为,整体来讲,当前国内的休闲学研究还太过粗犷和宽泛,太过关注宏观,对于微观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哲学方法论研究比较弱,急需弥补和重视。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要坚持研读经典,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和思想碰撞。此外,应当创办休闲学研究的高水平期刊,引导学者更多地立足实践,通过发现实践中的一些新变化,不断反思和深化富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学理论研究。

  在潘立勇看来,中国休闲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学术话语方面,“言必称希腊”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国休闲学研究话语权严重不足;在理论层次上,不少休闲学研究流于空洞和雷同,原创性不足、领域开拓不足、实践深入不足。休闲学科应该“顶天立地”,既探讨休闲作为生存理想的形而上意义,又发掘休闲作为具体的生活方式和产业载体的形而下价值,切实研究休闲产品、休闲服务、休闲消费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特色与规律。因此,中国休闲学研究必须重视特色话语的原创、形而上理论的构建和形而下价值的阐发。另外,由于休闲的现象、活动和学科涵盖面极其广泛,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产业和学科均难以精确定位,有待学界和社会共同努力探讨、划分和定位。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