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写稿机器人:人工智能推动新闻业转型发展
2017年07月28日 07: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28日第125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玥斐

  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出要求。

  人工智能日渐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活,新闻行业也受此影响,不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例如,谷歌投资了英国新闻机构报业协会的一个项目,以支持开发自动化新闻编写软件;腾讯推出的新闻写稿机器人已经投入到新闻写作中。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新闻行业中人工智能的运用及其影响?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写稿机器人只是一种高级工具

  从世界范围看,“人工智能记者”在新闻行业已经不是新鲜事。2015年9月,腾讯发布了第一篇其开发的写稿机器人撰写的稿件。该机器人根据算法可以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2016年3月,韩国《金融新闻》编辑部使用的写稿机器人,只需0.3秒便完成一篇关于股市行情的新闻报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提出,写稿机器人确实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勤勤恳恳,态度认真”、成本低廉、节约人力等方面。人工智能记者的出现使得私人定制成为可能。现实中根据每位用户的需求撰写新闻,对于人工智能记者来说仅需几秒钟。

  “机器人写稿虽然具有快速、高效、可生成多个稿件版本、进化能力强等优点,但是毫无疑问也存在一些问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介绍,比如可能产生一些常识性错误,从这个角度来说,凸显了人工审校的必要性。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更要坚信人的价值。与机器人写稿相比,人的最大价值在于对事实的判断以及对复杂逻辑关系的推理,这是记者本身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机器人所没有的能力。

  要完成具有个性化、探索性以及具有学术性、思想性的稿件,机器人是无法替代人的。“因为机器人高度程序化,它只是对人的某一些环节的工作能够起到完美替代作用的一种高级工具而已,工具属性是它的一种基本属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蔡尚伟表示。

  为新闻行业带来新活力

  智能化正在进入政治、经济、教育、学术等各个领域。就传媒业而言,人工智能主要通过改变新闻生产与呈现的方式,构建出新的媒介业态和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传播技术创新,带动媒体智能化发展,促使媒体融合步入提速升级阶段。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也给新闻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沈阳认为,该规划的出台对促进新闻行业在智能化方面的新发展,也提出了相应要求。一是对新闻行业的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数据,而且需要人工智能,这是对今天的新闻行业提出的高技术性要求。二是要构建更多的策略库、知识库。三是要有更强的人工智能的分析引擎。

  蔡尚伟表示,利用人工智能改善新闻工作,能够给整个新闻行业带来一些新活力,特别是对新闻行业从业者的思想、精神状态、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等的启发,可以促使从业者反思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如何发挥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提升新闻行业能力是关键

  未来,新闻行业应当适应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实现自身转型发展。沈阳建议,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背景下,新闻行业首先要实现观念转变,主动创新;其次要守住已有的一些非常好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经验和成果;再次要扎扎实实地求得实效,避免形成只有相关技术的进步,而新闻行业能力没有太大提升的局面。

  新闻从业者也要进行主动调整,以迎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蔡尚伟表示,新闻从业者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理性化程度以及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超越程序化。新闻行业及从业者应当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潮中尽早调整自己,增强自身的应对能力。

  “具有创新能力的记者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强者。”匡文波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想象力和创新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获得无法被人工智能复制的能力。人工智能记者的出现,其实为人类记者提供了更上一层楼的动力和机遇。对于每一个媒体人来说,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新闻行业以及人类获得信息渠道、人类思考方式的本质,加深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文探索,才能使人工智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