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聚焦:为国际货币体系注入新生力量
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阶段
2017年07月21日 07: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21日第1253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君荣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推动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提高金融业发展水平,是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更大活力的重要抓手。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金融深化发展的重要一环。7月15—16日,以“金融深化、金融稳定与货币国际化”为主题的“2017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以及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共同探讨金融、财经等方面的热点话题。

  强化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

  会上发布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告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发挥国际货币职能,若干年后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以及重要国际储备货币。静态地看,它是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使用的一种状态和结果;动态地看,它涉及人民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整个过程。

  报告得出了以下六点核心结论和建议。第一,强化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具有现实紧迫性。第二,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和贸易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第三,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是构建顺畅的人民币环流机制,从而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第四,信贷市场是强化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的三大支柱之一。第五,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的实现最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外汇市场。第六,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发展新阶段后,迫切要求我们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人民币交易功能,提高人民币使用程度,增强人民币资产安全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认为,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国际化注定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之一,获得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他认为,距离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近十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金融市场调整以及货币政策走势出现明显分化。在此情形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驱动力结构更加合理,在巩固贸易结算的同时,不断加强金融交易功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新的“安全资产”并补充流动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中国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健运行注入新生力量。

  在国际清算银行原高级经济学家赫伯特·伯尼什看来,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首先需要在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参与国家中实现金融一体化。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关注人民币国际汇率,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聚焦跨境金融理论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以及跨境金融方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金融市场对跨境金融服务形式的多元化需求正在不断上升。在这种大环境下,此次会议成立了“跨境金融50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据悉,这是国内首个专注于跨境金融研究的非官方、非营利性学术组织。

  《当代金融家》杂志社执行社长兼主编李哲平表示,一带一路是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新时期,加强亚欧互联互通、深化全球经贸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战略。作为长期性、跨地区的国际投资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对资金需求巨大,迫切需要建立跨国家、跨地区的金融合作机制。

  对于跨境金融的成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给出了一组数据:“这些年跨境金融取得了革命性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跨境支付系统的参与机构从19家拓展到27家,有427家间接参与其中。我们与36个国家签订了3.5万亿元的货币互换,美国和俄罗斯也纳入了离岸人民币清算体系。”刘元春说,过去的几年,中国在跨境金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例如,资本项下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些改革效果显著,特别是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效。

  关注绿色金融新热点

  绿色金融既是重要国家战略,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国际职责、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领域之一。自2016年开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从无到有,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从绿色债券的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已开始领跑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大有后发先至的态势。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绿色金融的呼声逐渐在国际主流化。尤其是在2016年中国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成功推行七项倡议并写进G20峰会报告,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引领性文件,很多倡议开始在相关国家和地区落实。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绿色转型。据环保部前总工程师杨朝飞介绍,第一次绿色转型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资源约束。中东战争爆发后,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石油危机引发了发达国家的石油节约。第二次绿色转型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危机转变成经济危机,到后来人们认为是发展危机。发展危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经济角度来审视,传统经济模式正失去发展活力;二是从环境角度来看,人类面临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三是从资源角度来看,过度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四是从社会角度来审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了社会不公平。杨朝飞认为,从目前来看,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趋势,国际产业结构出现了清洁化、无害化、低碳化趋势。与第一次绿色转型相比,第二次绿色转型范围更广泛,国际贸易、金融等行业也开始了大转型。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承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