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学:聚焦科技与社会的互构
2017年07月14日 07: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14日第124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玥斐

  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科学共同体和科学知识建构等。近年来,我国科学社会学研究在理论观点的系统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解释科技发展的社会意义

  当前,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交融日益加深,科学社会学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程表示,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不断加深,从而推动了社会结构、知识形态和伦理规范的不断重构。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重在研究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交互影响的新兴交叉学科,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由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缠绕而成的“社会技术系统”的运行逻辑、过程、机制和策略,引导人们尽可能地规避社会风险和降低知识的不确定性。

  科学技术发展所取得的重大进步,给科学社会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与发展机遇。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林聚任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学需要对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社会意义进行解释。

  关注“科技与社会协同演化”

  总体来看,西方科学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作为整体科学的社会学的研究;以实验室研究为基础对科学知识生产与传播过程的社会学研究;以知识学研究为基础,把前两个阶段融合起来,转向对技能和专长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成素梅表示,以上三个阶段分别突出了实在论、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立场。科学社会学研究的这些转变既体现了社会学学者对科学的关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新的整体的发展,也体现了新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进路对传统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的促进作用。这些转变为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交叉对话与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视域,也为抽象的理论研究与具体的实践发展相结合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科学社会学从科学建制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逐步过渡到科学实践社会学。周程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社会学学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将基于科学实践社会学而勾勒的“科技与社会协同演化”的互构论图景,从实验室科学领域拓展到政府决策、法庭审判和医疗诊断等日常生活实践,以便更好地呈现科技与社会同步重构的动态过程。

  近年来,国内的科学社会学研究积极引介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观点,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对话,并结合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系统梳理学科知识框架和体系,开展了诸多前沿与热点问题研究。

  “当前,中国科学社会学存在科学建制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实践社会学‘三足鼎立’的学术格局。”周程表示,尽管如此,在前辈学者引进前两者的基础上,学术新生代们更加关注科学实践社会学提供的互构论图景,并且试图借助于中国本土的案例研究来和国际同行进行学术对话。目前,中国科学社会学界总体上依然停留在科学建制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论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论相互博弈的阶段,对于国际科学实践社会学社会互构论的了解有待加强,而后者关涉中国的科学社会学学者能否有效引导社会各界有序化解本土的科技争议和潜在风险。

  在本土案例研究中深化理论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周程表示,必须始终立足于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一方面,可以在学术薪火传承的过程中,指导青年学者夯实科学社会学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熟悉规范的定性定量研究,在扎扎实实的本土案例研究中深化理论,甚至在理论修正的基础上服务社会。

  林聚任认为,总体而言,科学社会学仍然属于边缘性的分支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社会学研究者普遍缺乏对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的兴趣,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也明显不够。此外,在当前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学科上的偏误。有的学者仍在关注那些相对陈旧的理论性问题,缺乏对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创新性、开拓性研究不足。此外,还需要扩大跟社会学界同行的对话,注重学科规范的培养。他表示,未来的科学社会学要有新的发展与突破,一方面需要加强学科自身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强化学科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解释力;另一方面,倡导更多的社会学家关注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经验研究,强化问题意识,对当今人们关注的重大科学技术与社会现实问题作出应有的回应。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