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间文学的多元形态
2017年05月26日 07: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5月26日第1215期 作者:记者张清俐 通讯员马竹君

  本报济南5月25日电  (记者张清俐  通讯员马竹君)近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学术体例研讨会暨“大禹神话与口头传说”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围绕《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学术体例问题,与会学者积极建言。

  据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于2月23日正式启动编纂。该工程旨在完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作,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原创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学君以中国民间叙事诗的概念划分为中心,强调分类体例的确定应立足于中国本土民间文学的特性,在编纂过程中要推行具有可学习性的民间文学书写模式,针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工作,建议以注音、注释的方式收录民族语言版本。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刘宗迪认为,学界应尊重民间文学的文学性和采风传统,将大系定位于民间文学的传播和传承,并建议编纂体例打破单纯的地区分卷方式,确立以文类作为第一层架构、以地域作为第二层架构的编纂体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晓葵提出,应考虑《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受众分类,面向学者强调其原生态的记录价值,面向大众则可注重其文学性,并建议以编纂索引、分布地图、中国民间文学辞典的方式体现新时代民间文学的学术价值。

  上海大学教授黄景春针对如何协调民间文学本真性与可传播性的问题,建议在各省卷本的基础上去粗存精,出版面向全国读者的精选本,重视对已出版的民间文学作品的收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则建议,在书写上体现中国本土话语形式,同时应关注民间文学的多元形态,尤其是民间文学在信息化时代伴生的新内涵。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孙正国提议,以博物馆的形式活态地呈现出民间文学的多个面相。

  该会议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省民俗学会联合主办,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