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智库的中国品牌
2016年12月02日 07: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2日第1101期 作者:本报记者 毛莉

  大国需有大智,强国必先强智。当今世界,智库在谋划国际战略、促进国际交流、影响国际舆论、塑造国际关系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提高中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发展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11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韩大川、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操晓理出席论坛并致辞。专家学者聚焦“全球智库研究与展望”这一主题,探讨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之路。

  提升研究质量是核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衡量中国智库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标准在于智库成果是否具有国际价值,归根结底靠的是研究质量的提升、研究内容的创新。

  韩大川表示,当前我国智库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缺乏、提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够多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智库热衷于通过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影响力,却不注重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提供扎实的研究成果。“因此,如何让智库产出高质量成果,符合决策的需要,达到中央的要求,是智库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看来,高质量的智库成果来源于对智库研究性质的准确把握。智库研究并不等同于单纯的理论研究或者政策分析,而是二者兼而有之的综合研究。智库的特性要求研究必须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并提出有前瞻性、建设性的对策建议。“纯粹的学术研究可以只发现、批判问题,但智库研究还必须提出能够落地的、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长期扎实的学术理论研究是高质量智库成果的基础性支撑。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表示,必须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这方面,学界、智库界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例如,如何把中国国内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与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当前智库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全球视野越来越开阔

  中国正式“接棒”担任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后,我国智库作为牵头单位,在深圳、上海、华盛顿、日内瓦等地举行了数轮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很好地为G20杭州峰会进行了舆论预热。

  这是我国智库努力掌握国际议程话语主动权的一次生动实践。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我国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智库的全球视野越来越开阔。”李光辉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主动对接世界经济发展。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需要中国智库提供路径方法。

  在谈及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智库国际影响力时,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建议,应努力营造我国智库国际化的大环境。首先,未来应放宽限制,简化行政手续,吸引国际顶尖人才进入我国智库工作;其次,简化智库外事活动管理、中外专家交流、举办或参加国际会议等方面的审批程序;再次,国家应积极资助我国智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以便获得真实的观察和一手材料,为国家制定对外战略提供准确而可靠的信息,以及可行性研究。

  增强智库评价国际话语权

  环顾世界,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有关智库的评价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麦甘主持的全球智库排名当前影响力较大,但由于漏洞百出而权威性不足。作为一个智库大国,中国必须抢占制高点,增强智库评价的国际话语权,为构建普遍公认的、公正科学合理的全球智库评价体系作出贡献。

  在这方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进行了有益探索。该中心2015年发布了中国研究机构推出的首份全球智库评价报告,研创了一套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指标体系切合智库工作流程、指标覆盖面广的全球智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与会学者期待,我国智库界未来进一步深化对智库评价体系的探索,使智库评价真正发挥引领智库发展的指挥棒作用。“只有排名的智库评价没有意义,以评促建才是智库评价的落脚点。”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主任赵可金对记者表示,智库评价的真正价值在于完善智库发展的宏观环境、微观运作机制,促进智库提高生命力、竞争力。“要推动中国产生受国际尊重的、持续上百年的智库,这才是智库评价应该做的事情。”

  樊纲认为,不同智库在发展过程中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要有相对的专业性,例如有的智库擅长舆论引导、有的侧重政策咨询、有的长于公共外交,要适当有所集中、有所侧重。智库评价的指标设计应充分考虑智库的差异性、多元性,鼓励一些有特色的智库能够得以发展。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注意到,虽然目前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智库评价体系,但大多数都是针对智库机构进行评价,缺乏对智库成果的评价。“智库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都必须通过智库成果实现。”张述存建议在全国层面开展智库优秀成果评价工作,设置全国性智库优秀成果奖项,打破优秀智库成果评价中的“天花板”现象。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