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发展理念下的中国妇女研究
2016年12月02日 07: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2日第1101期 作者:记者段丹洁

  本报讯(记者段丹洁)11月28—29日,2016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下的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研讨会在京召开。

  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沈跃跃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沈跃跃指出,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研究工作,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党和国家关于妇女发展的法律政策的研究,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研究,不断深化妇女事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化妇联组织改革创新的研究,更好地服务妇女工作,推动妇女事业发展。

  会上,专家学者就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妇女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张李玺围绕当前妇女研究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发言。她表示,纵观中国妇女研究20多年的发展历史,应该深刻认识到,首先,妇女研究不能脱离中国本土,脱离本土则没有生命力;其次,妇女研究不能脱离历史,必须辩证地看待历史和现实,看到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伟大贡献;再次,妇女研究不能脱离基本立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持妇女为本,坚持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最后,妇女研究不能脱离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来。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会长叶文振提出,女性学肩负着三大历史任务,即女性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发展壮大、女性学学科外部溢出效应的放大显现,以及对于介入女性研究其他学科的影响渗透。在他看来,女性学的溢出效应在于实施两个“走出去”的方略:一是走出去,进入其他学科领域,用女性学的学科理论优势输出社会性别的研究意识与方法;二是凭借我国妇女发展的政治话语、事业话语和研究话语的优势,主动融入国际学术界,引领世界女性学学科话语体系的构建。

  在谈到如何更好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英桃表示,首先需要“不忘本来”,立足中国本土,反映中国妇女与中国妇女运动在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地位、作用与认知变化;其次要“面向未来”,在“吸收外来”并比较、对照、批判、升华的基础上,把中国实践总结好,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体现原创和时代性。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佟新认为,应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别实践理论。她以家政工劳动为例,关注中国社会发展大历史中,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建构性别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她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家庭中的性别分工与公私领域的边界叠加在一起,呈现了性别关系在城乡、国家、制度与日常生活多层面中的复杂性。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来自不同学科的妇女/性别研究专家学者围绕“妇女与经济”,“妇女、社会保障和民生”,“妇女、文化与家庭”,“妇女与政治”,“妇女与法治”,“妇女组织与妇女工作”等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此外,年会还设立了“基地建设优秀案例交流专题论坛”、“青年学者论坛”两个特色论坛。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妇女研究会代表、妇女研究专家学者以及妇女工作者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