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支撑智慧农业发展
2016年11月09日 08: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9日第1084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春海 实习记者 苏培

  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在“互联网+”的热潮下,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向新事物靠拢,适时地改变农业发展的思维模式、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共融、共享、共赢的新农业局面,已是大势所趋。日前,农业部印发了《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自今年起在北京等21个省(区、市)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学者表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将为农业现代化等带来有力支撑和新的动力。

  有助于农业和

  农村问题的精准解决

  农业农村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将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新的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提出,从国家层面来看,大数据体系建立之后,将有助于农业和农村问题的精准解决;从国际层面来看,农业大数据有助于中国农产品形成自己的话语权。李国祥进一步提出,在农村实施大数据,将为农村提供有利的监督保障体系。目前,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措施增多,大数据将使服务更加精准,特别在精准扶贫方面,将有效地改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不到位、不客观、监督薄弱等问题,使贫困户都能纳入到保障体系中来,享受国家的扶持。

  “我国农业已从过去的不太需要网络科技发展到了对网络科技的刚性需求。现在,我国农业已处于一个瓶颈阶段,需要将新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农业中来,需要通过大数据来发展智慧农业,需要新的政策措施来引领向前。”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工程部主任陈天恩如此表示。 学者表示,大数据具体应用到农业领域,可以切实解决我国农业效率相对低下、用工成本高等问题,还可以做到精准种植培育,显著提高农作物的管理效率。另外,大数据可以还原真实舆情,引导舆情。当一些不真实的消息出现并误导消费者时,随时将生产环节的数据呈现出来,为消费者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和消费者理性消费。

  李国祥谈到,农业农村实行大数据是大势所趋,利用大数据可以缓解农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在农民生产与买卖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农产品优质优价的问题上,农民少施化肥与农药,按时按季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本可以优价出售,但市场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劣质的甚至是违禁的、严重超标的农产品以次充好,这就导致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发展举步维艰。他表示,当大数据全面应用于农业农村,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信息库建立起来后,将为整个市场的参与者了解农产品的信息提供帮助,解决农产品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就较为容易。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是基础

  学者认为,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需要以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基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张海峰认为,在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收集到各项完备的数据。就此,可以详细了解各地土壤的状况,做到精准施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增强灾害预警方面的能力;可以在机械化种植方面加强智慧平台运作。

  不过,张海峰也提醒,物联网从数据研究方面来说潜力巨大,但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成本太高,一般老百姓用不起。另外,像在东北等气候寒冷、恶劣的地区,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会受到一定限制。仅以黑龙江省为例,目前只有一些试验区或者科研用地被物联网覆盖,大部分农民尚并未接触到物联网技术。这需要进一步攻坚克难,加强推广。

责任编辑:韩慧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