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都学:“年过而立”闯关口
2016年11月04日 07: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4日第1081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春海 周群 实习记者 饶嘉

  10月25日,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都古都文化学术研讨会形成的《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共识》表明,已过 “而立之年”的中国古都学正面临着突破与创新的重要关口。其中,中国古都研究应进行理论创新,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应具有当代情怀、国际视野以及中国整体观,这三点共识道出了学者的心声。

  学术研究与知识普及并重

  中国古都学是由城市科学与历史学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1983年,在史念海先生等老一代著名学者的倡导下,中国古都学会在西安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古都学的正式建立。30余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有关中国古都的话题在全社会引起热议。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古都学在学术研究及其知识宣传普及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与学术成果。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朱士光表示,近年来,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及早期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中,不少研究者注重研究文明源头时期的都邑,并将其作为判定我国历史由原始氏族社会晚期,即考古学上龙山文化时期,进入文明时期初期的古国、方国、王国时期,继而进入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对涵盖黄河中下游的关中盆地、华北平原与长江下游三角洲(含钱塘江口以北区域)等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区域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安阳、郑州、开封、北京、南京、杭州)和政治中心区域外围地区古都的研究也日渐深入。

  近年来,关于中国古都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也有重大进展。朱士光特别提到,《中国社会科学报》已开设了“中国古都系列报道”,势必会有效地增强中国古都学在学术界与民间的影响。

  理论构建仍待加强

  中国古都学的构建至今仅30余年,发展历程较短,理论基础、学科体系尚不够成熟,其学科属性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国家现行学科体系中尚未有相应的位置,这些都限制了古都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目前,中国古都学研究正处在“闯关”的关键时期。

  对此,《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共识》有以下论述:“中国古都学要构建为独立的学科,除了要明确研究对象,还需要创新理论和方法,构建学科研究体系,形成中国古都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概念等所构成的严密逻辑化知识系统和理论体系;要高度注重学科范式内在性要素和外显性要素的建设与整合,进一步加强研究方向的凝练、学术队伍建设、科研基地建立,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朱士光认为,当前中国古都学,应在历史早期古都、中原王朝政治重心区域外围地区古都、古都文化与古都学理论等重大领域着力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中国古都学理论的创立构建,关系到这门新兴学科的成熟和今后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强化中国整体观,加强国际学术文化交流,讲好中国古都故事非常重要。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教授何一民表示,中国古都学研究应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构建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需要出发,来构建学科的发展方向、研究对象。中国古都的研究和文化推广是一项历时长久、规模浩大的工程,应努力推广带有“中国味道”的独特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认识中国古都的发展与变化。

  “十大古都”话题引关注

  2013年,日本龙谷大学文学部教授木田知生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论——以近三十年中国古都研究为中心》一文中,对选定“十大古都”的可能性曾有预测:从近三十年“大古都”排列的过程和现状来看,认定“十大古都”的可能性相当低。目前考虑范围内的古都大多不具备入选“大古都”的基本条件。除非“大古都”的选择标准有根本性的改变,否则“十大古都”的构想难以实现。

  与木田知生的观点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共识》提出“成都作为古代有影响力的多代都城,实堪跻登大古都行列”。这一观点,被解读为将成都列入中国“十大古都”的信号。

  何为大古都、中国有几大古都等话题,向来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成都是否有资格进入“大古都”之列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此前,安阳、郑州和杭州等古城的“大古都”地位也都存在争议。

  多位学者认为,从中国都城史来看,此次成都的入选绝非偶然,其背后既有考古发现的支撑,也有成都历史地位的影响;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上,成都是一个特殊的样本。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诗人李白曾这样讴歌蓉城。成都有4500年以上的城市文明发展史,2300年以上的城市规划建设史。其五千年文脉传承不断、三千年城址不迁、两千多年城市未改名的历史特征,为世界历史都市所罕见。成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都城之一,从宝墩古城到金沙遗址,先秦时期先后有五代古蜀王在成都建立都城,创造了灿烂的宝墩文明、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秦以后,成都也先后成为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成都的都城历史积年在千年以上,这在中国都城史上可谓特殊样本。

  成都的独特性激发了许多学者对大古都理论研究的反思。中国地域广阔、历史复杂,古都类型多样,如何从全局的眼光、从中国历史的进程、从文化多样性的视角、从中华多民族的角度,合理评估古都的地位与价值,需要对既有的大古都理论进行重新思考。

  正确认识成都在中国都城史和中国古都中的地位,还需要在诸多领域开展更为扎实的学术工作。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毛曦表示,推进成都都城史研究,首先应推进古蜀国都城考古;其次,应深化古蜀国都城史的研究,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有机结合,重视从中国都城史的视角认识古蜀都城,重视将古蜀都城与其他区域的都城进行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