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现方法论自觉是重要前提
2016年09月30日 07: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9月30日第1061期 作者:记者李潇潇 王海锋

  本报讯  (记者李潇潇  王海锋)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于扎实地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观照当代中国现实问题,更在于在方法论自觉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的学术话语解析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和制度特点,形成中国标识性的概念体系和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经典著作,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9月24—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沈阳举行。

  本届论坛主题为“方法论自觉: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以及国内主要报纸、学术刊物的主编、编辑近260位专家出席会议。

  方法论自觉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学术研究只有关注现实社会才不会被历史抛弃。正是基于此种现实性品格,学术思想才能始终成为一个时代的灵魂,才能在社会现实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嬗变并完善自身。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是实现方法论的自觉。

  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重大使命,是在方法论自觉中形成“时代精神主题化”的理论自觉,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而实现哲学理论的创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德顺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并不存在独立于理论之外的方法论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方法论。因此,方法论的自觉就在于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开辟的道路,从实体思维走向关系思维,在关系思维中审视当代中国问题。武汉大学教授李佃来认为,无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还是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来讲,方法论自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向纵深层面推进的一个重要前提。

  推进话语自觉与问题意识

  学术表达方式的转换与创新是方法论自觉的直接体现。因而,方法论自觉并不是单纯为了创立独立于理论的方法,而是为了推进话语的创新和问题意识的自觉。

  北京大学教授丰子义认为,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意义重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中,要注重话题设置、关注话语所反映的内容、重视话语的表达方式、注意话语体系的术语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认为,当今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要加强对中国议题的研究,要有自己的哲学表达,才能具备有力的话语权。只有建构起面向中国问题和当代中国发展现实逻辑的研究范式、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才成为可能。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张雄认为,话语自觉的重点是要树立问题意识,观照中国现实问题,当前中国现实问题的焦点在于经济问题。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梳理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史,关注政治经济学批判,唯物史观的研究要贴近现代性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立新强调,当代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国的现代性处境,这一处境不是西方意义上的,而是探索中国道路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是中国在探索人类文明新类型过程中所处的境遇。

  基于现实  面向问题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与建构的原则在于,基于现实,面向问题,提出中国的标识性概念和范畴。与会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提出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新见解。

  吉林大学教授孙利天提出,如何使中国的经验、道路实体化,是我们面临的时代问题。辽宁大学教授陆杰荣强调,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在于以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为起点,反观马克思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如何以理论的方式观照现实。黑龙江大学教授丁立群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必须解决时代性的问题,即在揭示框架的转换中建构新范式与阐释模式,由此推动标识性概念的提出。通过对21世纪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问题的概括和总结,复旦大学教授王凤才提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应当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对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在跨学科的视野中推动理论研究的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的有机结合。南京大学教授刘怀玉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的视野来审视中国道路,分析中国的东部与西部、内陆与沿海等空间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发展问题。

  在会议最后的总结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孙麾指出,此次论坛在探讨方法论自觉方面形成了三个重要共识,即问题意识的自觉、叙事方式的自觉、术语革命的自觉。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方法论的自觉本质上服务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根植于当代中国问题。这一自觉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更能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资源。

  自2001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成功举办了16届“马克思哲学论坛”,该论坛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深入探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要高端学术品牌。据悉,第十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将于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