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举行
加强岛国基础研究
2016年09月30日 07: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9月30日第1061期 作者:记者吕梦荻

  本报讯  (记者吕梦荻)9月27日,“第二届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太平洋岛国、太平洋岛国本体史及对外关系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会学者认为,受多方因素影响,太平洋岛国的地区形势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这表现在:谋求自主发展和联合自强的趋势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岛国地区重视程度上升;岛国地区传统力量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同岛国关系以及岛国地区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等方面。

  岛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对话会特使杜起文表示,近年来,岛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能见度”不断提升。斐济常驻联合国代表彼得·汤姆森当选为第71届联大主席;萨摩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国际会议”;巴布亚新几内亚获准主办2018年APEC峰会,太平洋岛国对于国际社会已经不再陌生和遥远。日本、韩国、印度、法国等国先后与岛国建立了高级别的对话机制,在今年的“太平洋岛国论坛”上,法属波利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被吸收为论坛正式成员,从而使成员数量由16个增加到18个,德国被接受为论坛的第18个对话伙伴。

  杜起文表示,在打开对外交往局面的同时,太平洋岛国也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提出区域合作框架,开展区域贸易自由化、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渔业政策协调、渔业产品加工和旅游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增强自身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在气候变化、海洋资源保护领域积极发声,在制定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岛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随着自主发展信心和能力的增强,太平洋岛国也主动与中国进行战略对接。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昌明认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共同利益得到进一步拓展,外交关系有了诸多新变化。第一,由双边向多边拓展,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由双边交往逐步拓展到在地区机制框架下建立多边合作关系。第二,合作内容不断丰富、深化,从单一的经贸领域合作拓展到气候变化等更广泛领域的合作。第三,外交关系的层次也在提升,从一般的“伙伴关系”提升到了“战略伙伴关系”。

  杜起文认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岛国的根本诉求。岛国纷纷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积极响应。这些国家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角度看待中国的作用和影响,认为中国对岛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供了大量真诚的援助,更重要的是为岛国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有助于增强岛国自主发展的信心和能力,也在客观上调动了其他各方发展同岛国关系的积极性。

  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对太平洋岛国吸引力不断增强,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成为大多数太平洋岛国直接的外交战略。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教授吕桂霞认为,我国在推动与太平洋岛国经济关系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对岛国的宣传和文化、教育交流,获得太平洋岛国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提升我国在太平洋岛国的软实力。

  打造国际关系学“百花园”

  北京大学世界史研究院院长钱乘旦认为,现今中国与世界复合相互依赖加深,要加强对世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加强对非热点国家、非热点地区的研究。因此,他建议加强对小国的特色研究、基础研究,多点遍地开花,建设国际关系学的“百花园”。

  刘昌明对此表示赞同,并提出了研究方法上的建议:在开展岛国研究的过程中除了对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宏观层面进行探讨,更应重视对当地风土人情、宗教、民族习惯等做基础性、专题性的研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找出共性的同时关注差异性,切实把握当地的真实情况和真实需求,细化战略对接领域,确保对接效果良好。

  此外,还有学者从保护太平洋岛国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阐发了观点。他们认为,太平洋岛国有着缤纷的本土文化,保护其文化多样性将惠及人类发展。同时,太平洋岛国有着原始稳定的生态系统、珍贵的生物物种,对其生态的保护将惠及地球的生态系统,对这两个多样性的研究也是基础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议由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主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