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第四届编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
用学术书写时代华章
2016年02月05日 07: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5日第903期 作者:本报记者 霍文琦 潘玥斐

  冬末白山明水秀,春迎鸟语花香飘。柔暖的阳光投射在摆满《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的桌子上,编委们亲切而热烈地交谈着。2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第四届编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总结过往,规划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主任王伟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蔡昉等编委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副主任高翔主持会议。

  坚持正确方向  扬起哲学社会科学的风帆

  王伟光在讲话中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样,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就2015年来说,成绩值得大书特书。尤其是在引领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方面,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标志;形成了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队伍和骨干队伍;形成了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报、刊、网‘三位一体’的理论学术传播媒体集群,希望再接再厉,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办得更好。”

  王伟光重申了在《中国社会科学》第四届编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办好期刊的“八点要求”。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第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己任,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第三,要突出理论学术特色,不要搞标语口号式的文章,学理要深厚,学养要丰富。不搞“大路货”,不搞宣传文章。第四,坚持基础和应用研究并重并举的方针,注重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研究国内外社会思潮和历史上的重要流派。第五,要学风严谨,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第六,以中国学术“走出去”为战略选择,加大国际学术交流力度,努力扩大中国特色理论学术对外影响力和话语权。第七,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整理、研究、挖掘中国优秀传统学术思想,努力促使当代中国的优秀思想文化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机结合。第八,以管理强刊为抓手,加强制度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和学术“双过硬”的高素质领导骨干队伍和编辑队伍。

  对于今年的办刊工作,王伟光提出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编辑队伍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工程。这支队伍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编辑,要清楚我们是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党和国家,为人民做学问;要开办培训班,带领大家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要精通业务,编辑都应是学科专家;文字能力要强,表达能力要好。

  第二,主动设置议题,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今年的关注重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轮廓描绘出来;要组织一些优秀的、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智库成果文章;关注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关注整个国际金融风险和国内金融改革问题;继续关注哲学,关注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以及对中西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的研究;要有具有学术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文章。

  厉兵秣马  与时俱进更上层楼

  回顾过往,累累硕果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

  高翔指出,《中国社会科学》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并见证了当代中国学术的发展。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上,始终做得很好。去年,特别抓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契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在学术界反响热烈;针对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面对儒学复兴,关于民主与科学,《中国社会科学》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放眼未来,时代进步和人民呼声需要我们激流扬帆。

  高翔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学术的旗帜和灵魂,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学术的根本宗旨,形成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当代中国学术的坚定追求,坚守科学精神是当代中国学术的基本原则。《中国社会科学》36年的办刊实践,始终不忘创刊者的嘱咐和重托,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努力走在时代和学术进步的前沿。在今后具体工作中,希望编委们能继续对期刊工作给予支持,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继续加强对编辑流程的把控,进一步实现办刊正规化,始终把编辑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今年,最主要的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青年学术编辑的培养问题和重大学术选题的议题设置能力问题。

  编委们对期刊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建议,世界经济史研究特别是世界金融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弱项。希望杂志社可以带头,组织相关座谈会,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研究好金融史对于我们应对当前金融方面的挑战,非常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可组织文章对中国社会科学本身的学科规律,及各个学科门类比如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本身进行研究。

  此外,编委们还建议要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关注“一带一路”战略如何开展、司法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发展和创造、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脱贫、外交战略等方面的研究。

  完美收官  硕果累累赢得声声赞誉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向编委会作工作汇报,回顾总结了《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的办刊情况,对2016年办刊工作作了介绍。与会编委积极发言,高度肯定办刊成绩,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以《中国社会科学》为龙头的学术期刊群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持续攀升,已成为引领中国学术发展的标志。”与会编委们一致给予了高度赞誉。

  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八刊围绕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选题,刊发了一批重头文章,两刊均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2015年百强社科期刊”,两刊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年度考核中,均获得“优良”等级;《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国文学批评》两本新刊相继创刊出版,得到学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截至2015年11月底,《中国社会科学》共收到来稿约计7421篇,刊发稿件128篇,用稿率1.72%。从学科分布看,发文范围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学七大学科,还刊发公共管理学5篇、语言学4篇、国际关系3篇、政治学3篇,总体发稿情况与我国学术界的整体发展状况相一致。从作者分布看,《中国社会科学》在审稿和用稿上对所有作者不分资历,不看背景,一视同仁,不为作者的地位、职称等左右,始终注重培养青年学术人才,不断推出新人新作。从发文单位看,国内国外、名校与普通学校均有分布,且多年来稳居发文量前几位的一些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发文总量相对减少,部分实力上升较快、以前较少有机会发文的普通高校则开始崭露头角。

  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等八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花大力气推动对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始终关注前沿问题,以引领中国学术发展为己任。坚持开门办刊,精心组织以“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为代表的系列品牌学术论坛;大力推动学术期刊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以“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和“世界华文学术名刊高层论坛”为代表的系列期刊论坛,团结和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共商期刊发展大计,引领中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和汗水。编委们仔细翻阅着一大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通讯》,对取得的成绩及编辑队伍的辛勤付出给予了高度赞赏:“工作纪要非常详细!”“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严谨细致!”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报、刊、网已经形成了航母战斗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说,它们正引领中国社会科学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乘风破浪、向前发展。

  “我们的号召力、影响力都体现在这个杂志上面,这儿出思想、出人才、出新书、出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周溯源拿起一本《中国社会科学》谈到,“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社会科学》含金量很高,它是中国社会科学殿堂的体现,也是学术界向往的珠穆朗玛高峰。”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