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全球网络治理的“蛮荒时代”
2015年10月16日 07: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16日第824期 作者:本报记者 毛莉

  “今后,网络问题将取代核武器在国家战略安全中的地位。核武器说到底只限于军事领域,而网络就像空气、水、电一样,覆盖了军事和民用领域。”10月11日,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在第13期清华国际安全论坛上作出如是判断。

  但在互联网已与人类相伴40余年的今天,网络空间的全球规则还未建立,诺大的全球网络空间似乎仍是“蛮荒之地”。如何构建国际网络安全秩序?这是对21世纪的时代拷问。

  “丛林法则”主导国际网络空间

  量子计算机、新型光纤和无线通信、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云计算、太空路由器……信息技术和物理世界的充分融合,已经扩展到人类现实生活的所有领域。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带来的不仅有便利,还有无法忽视的危险。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网络攻防新态势渐显、网络军备竞赛高烧不退、网络安全威胁升级且多样化,当前国际网络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主要国家正在不断强化保网控网能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力以9月为例介绍,俄罗斯的《个人数据保护法》正式生效,欧盟与美国初步达成数据保护协议,日本推出了新的《网络安全战略》。

  与各国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的持续推进相比,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进展则相对缓慢。各国普遍认为国际社会亟须在网络空间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以规范各种网络行为,但在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尚未达成共识。“网络空间进入了一个全球的高速发展期,但也是一个矛盾凸显、规则博弈的阵痛期。”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郝叶力说,在网络空间究竟如何界定主权、捍卫主权、区分责任、进行国际合作、规则由谁制定、由谁监管,这些问题至今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信息高速公路没有交规约束,大家各行其是、乱象丛生。

  “当前在网络空间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丛林法’。”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陈小工说,由于绝大多数信息技术诞生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垄断了网络技术标准和产业,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网络空间的权力优势。例如,美国多次利用其掌握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及根服务器清除一些国家的根域名,使他国的全部网站从国际互联网上消失。

  郝叶力认为,未来建立全球网络治理新秩序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网络强国能否发挥新型示范作用。“新型网络强国要做到强大不任性、先进不凌人。”她说,广大发展中国家饱受网络强权之痛,如果掌握发球权的强国没有开放的姿态,其他国家很难作出更多选择,国际网络空间新秩序也就无法建立。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网络治理合作

  如果说上一个30亿网民是在美国主导互联网的时代产生的,下一个30亿网民将主要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陈小工注意到,当前网络空间的权力结构开始出现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的趋势。随着新兴国家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网民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新兴国家在网络空间的权力也在增长,这为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带来了积极因素。

  “中国是网络大国,网民数量全球第一。中国在参与全球网络治理进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陈小工说,当前国际社会对全球网络治理的分歧和争论远远多于共识与合作,中国应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对话。

  中国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裁军和国际安全委员会)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军控司司长王群10月9日在会议一般性辩论中,阐述了中国对加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的五点原则主张: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在网络空间的主权;以和平方式解决有关国际争端;确保网络空间只用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目标的活动;网络空间不得用于干涉他国内政或损害他国利益。

  提升在全球网络治理中的国际话语权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阎学通认为,第一,要加快我国网络技术发展,为话语权的提升提供实力支撑。第二,加强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方面的外交能力。第三,学界应加强在网络治理价值观方面的研究。目前学界对网络空间的技术、规范、权力研究得较多,但价值观研究还很欠缺。事实上,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是由价值观决定的。“要研究清楚什么是十年后最可能被接受的网络治理价值观,是何种价值观在主导网络空间的权力竞争和规范制定。在网络治理问题上占领道义制高点,就是价值观的建立。”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