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众哲学》摘登:立足中国实际“说新话”(之五)
2015年04月24日 07: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4月24日第730期 作者:

  五、真正成为大众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品质,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同人民群众相结合,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厚源泉和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启蒙大众,让群众真学

  启蒙,究其本意来说就是告知人们新思想,改变人们旧观念。人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但人的思想也是最保守的。人一旦接受了某一种思想、形成某一种观念,就会不自觉地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而坚守,并且在这些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下行动,尽管这些思想和观念其实对他是很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但他并不知觉。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的“洞穴影像”就是对这种现象的经典阐述。

  恩格斯曾经讲过:“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只是现在阳光才照射出来,理性的王国才开始出现。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恩格斯这段话虽然是针对18世纪的启蒙运动,那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于欧洲的社会、思想、文化和哲学运动,但对于今日中国社会同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告诉社会大众他们的力量与他们的权利,让社会大众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力量,觉醒自己的权利。

  属于大众,让群众真懂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属于大众的哲学,而不是少数人拥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定要让群众真懂。

  “体系”是理论完备性的一种标志,但体系也只能是在理论领域的表述。理论要想进入实践领域就必须要有实践的形态。属于大众的理论一定应该是简单、清晰、明了的,为群众所欣然接受,为群众所真心信服,为群众所真正理解。为群众所懂得的哲学恰恰是理论生命力最强盛的标志、最有作为的标志、最能发挥作用的标志。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宣传,清楚明白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立场、根本原则、共同理想与奋斗目标,清楚明白地解答群众来自实践、来自生活的困惑与疑虑,让广大群众切实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保障他们权利、实现他们利益、促进他们发展的锐利武器,而不是相反。

  为了大众,让群众真信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指向是为了大众的哲学,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先要让群众真信。相信才会去理解,理解才可能掌握,掌握才能去运用。要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共产主义不是要让所有人都变成无产阶级,而是要通过创造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是要通过消灭资产阶级的同时消灭无产阶级来实现无产阶级的整体解放。这也就是为什么恩格斯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都要着眼于人类的全体,而不能只是考虑部分人、少部分人。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中国社会的发展从来就是全体中国人民,是中国疆域的全部,不能是一部分人,不能是一部分地区。

  当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等等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要求成为在中国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真实事情,群众就会相信它是自己的武器,群众就愿意拿它来做自己的武器。

  走向大众,让群众真用

  没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被束之高阁,不能转化为巨大的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大众所用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从书本里、文件中、会议上走出来,走进群众火热的生活、走向中国蓬勃的实践,以简明的内容、通俗的形式、大众的思维、普及的方式让群众能掌握,会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要努力让自己走向人民群众,为广大群众所认知、所接受、所实践,这样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才能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

  当然,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来说,学、懂、信、用是一体的,不能截然分开,也是分不开的。从过程看,似乎是学了才会信,但就逻辑上讲,只有信才会去真学;从程序上看,懂了才能用,但就认识规律来看,只有实践了才会真懂,认识就是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的。当社会大众把学、懂、信、用有机统一于他们的生活与实践中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实现了真正的大众化。

  结语

  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然要增添新的内涵,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建构、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只要我们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重视探索新的实践,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