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一座“高峰”
2014年07月28日 07: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28日第626期 作者:本报记者 马献忠

  “77年前的今天,我正在北京师大二附小上五年级,曾经亲耳听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炮声。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小学和中学一共读了15个学校。”今年7月7日,毕生从事新闻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应当以史为鉴,深刻反思,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方汉奇曾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国新闻事业部”的主编。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方汉奇始终耕耘在新闻史学领域,为我国新闻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教育和学术研究报国的典范。

  学术研究:

  树立“中国新闻史学界的里程碑”

  新闻史研究既是对过去新闻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新闻工作经验教训的深入发掘。方汉奇表示,新闻事业要发展,就需要新闻史研究,研究目的无非是总结好前人的优良传统和教训经验,使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有所师承,不再犯历史上同样的错误。

  20世纪50年代,方汉奇在北京大学开设了“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是新中国高校中最早开设这门课程的学者之一。由他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成为迄今国内外流传最广、发行量最大的中国新闻史方面的教材。

  目前,方汉奇已经出版的专著有《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等14种。他曾两次获吴玉章奖新闻学一等奖,一次获吴玉章奖优秀教学奖。1981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报刊史》被公认是自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之后“50年来第一部有影响的新闻史专著”,为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框架体系、方法内容作出了示范,成为我国新闻史研究走向成熟、科学的标志。由方汉奇主持编著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和《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则被誉为“中国新闻史学界的里程碑”。

  建会创刊:凝聚海内外学术研究力量

  1986年夏天,方汉奇倡议创办中国新闻史学会。该学会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唯一的一家以研究中外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全国一级学术团体。1989年4月3日,民政部正式批准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方汉奇担任首任会长。

  “中国新闻史学会从建会之日起,就吸收了不少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史研究人员和海外学者,比如新加坡的卓南生,从创会之日起就积极参加中国新闻史学会的活动,对新闻史学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方汉奇告诉记者,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以后,通过创办会刊和举办学术会议,团结了队伍、凝聚了力量、开拓了视野,使其成为海内外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交流信息、切磋学术、互相砥砺、共同提高的平台,对中国新闻史教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内部会刊《新闻春秋》已转为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方汉奇认为这既值得祝贺,也值得关注。《新闻春秋》以发表新闻史研究成果为主,公开出版后,可成为展示新闻史教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园地,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开放性、国际化的学术平台,促进中国新闻史研究者同中国近现当代史、文化史、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者进行对话和交流。

  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虽然已年届90高龄,但方汉奇仍在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在他从事新闻教育事业的60多年时间里,教育培养的学生数以万计,所带领的博士生现在有不少已经成为教授和博导,很多已经是新闻学、新闻教育的骨干力量,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方汉奇是我国资历最深、教龄最长的新闻史教学研究工作者之一。为了表彰方汉奇对新闻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1996年他被授予我国新闻教育界的最高荣誉——韬奋园丁奖一等奖。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