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反映南美各地文化关系
2021年09月24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24日第2257期 作者:姚晓丹/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9月20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官网报道了该研究所和瑞士苏黎世大学合作的一项新研究,该研究旨在考察欧洲殖民者到达之前南美洲历史和原住民文化。

  为了适应自身的生存环境,南美洲原住民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和文化。乐器等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重建不同人群的时空发展轨迹及其相互联系,因此,研究人员系统考察了考古资料和民族志记载中的各种乐器。

  按照乐器学的研究传统,研究人员采用四分类法对此项研究涉及的乐器进行了分类,包括体鸣乐器,如三角铁;膜鸣乐器,如鼓;弦乐器,如吉他;管乐器,如长笛。研究结果表明,在欧洲殖民者到达前,管乐器是南美洲最常见的乐器,而从目前已经获得的各类资料来看,在南美洲原住民的音乐史中不存在弦乐器,弦乐器是由欧洲殖民者引入的。

  研究人员表示,现有考古证据表明,与其他地区相比,管乐器在南美洲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然而,与石头、黏土等无机材料相比,植物、骨骼等有机材料更难保存。因此,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骨笛等管乐器可能不及其历史总量的1/3。在较为近期的民族志记录中,关于管乐器的记载也并不多见,这说明,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扰乱了南美洲原住民的文化传承,可能导致许多乐器的消失。

  研究人员发现,在南美洲历史上,使用相同语言和乐器的原住民群体间存在特别的文化联系,其文化具有稳定的共同特征,并且他们会在群体内部垂直传播共同的文化。通过考察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不同地方的人群,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相距较远的人群共享着相同或相似的乐器。例如,排箫在南美洲各地得到了广泛使用,但不同地区的排箫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完全相同。研究人员认为,研究这些乐器及其变化,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影响区域范围,并有助于认识周边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姚晓丹/编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