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城市规划理念
2021年08月25日 09: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25日第2237期 作者:赵琪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不但关乎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人们在教育、健康、居住、娱乐等方面的体验。城市规划是一种专业性强、公众覆盖面广的专门学科。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苏珊·费恩斯坦(Susan Fainstein)所言,城市规划与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难题。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挑战,为人类创造更加适宜居住的条件,全球不同区域、学科的学者都在努力探索新的城市化发展之路。

  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共生

  城市规划也被称为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城镇规划(town planning)。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设计系高级讲师克莱尔·里什贝思(Clare Rishbeth)认为,传统的城市规划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对人类的居住区进行物理空间布局,这种方式更关注人类的公共福利,如交通的便利性、医疗的可及性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划已将重点转向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层面,并将可持续性作为一种衡量城市发展的新标准。此外,还有学者从法律和治理的角度,强调居民、企业和社区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因此,虽然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拥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但好的城市规划最终都会与地方文化和环境相融合、相适应。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环境学院教授罗伯特·弗瑞斯通(Robert Freestone)对本报记者表示,相较于城市发展的实践层面,关于城市规划的学术和理论研究出现于20世纪初。1909年英国利物浦大学开展了第一个城市规划项目,哈佛大学于1924年启动了美国第一个城市规划项目。最初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且不同学校的相关课程也有很大区别,但这一时期的研究者都十分重视对城市物理空间的设计以及对土地的规划使用。目前,城市规划研究涉及社会科学大多数领域,如经济学家可从城市的经济开发与利用角度,预测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人口学家可从城市人群年龄、性别、家庭结构等方面,研究城市的发展与特色;政治学家可从社会治理层面,对城市规划进行解读。这种跨学科研究趋势有助于不断优化城市规划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人口结构变化对城市规划提出新要求

  城市规划与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是人。与过去20年相比,目前全球很多区域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如何突破压力保持城市创新活力,成为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

  在弗瑞斯通看来,目前学术界有关人口老龄化与城市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激发劳动力市场活力、搭建覆盖范围更广的养老金框架、建立健全医疗体系、逐渐完善老年人福利待遇等方面,缺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深入探索。此外,还有更多的研究集中在预测个人/家庭的规模变化规律上,未将人口问题上升和纳入一个区域的整体性研究当中。其实,人口数量萎缩必然会导致城市化进程变慢,所以我们要加速推动城市规划朝着更宜居的方式转变。我们不能只看到人口老龄化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还要看到人口老龄化作为一种多维动态过程,在促进城市调整就业机会、改善医疗措施、提升文化娱乐普及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面对老龄化城市,只有修建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制定更高效的法律法规,才会使城市成为人人都能受益的共享空间。日本东京大学环境科学专家马尔钦·帕维尔·亚热布斯基(Marcin Pawel Jarzebski)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应加强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以此化解老年群体在这方面的脆弱性。同时,老年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网络和医疗资源支持,在活动和休息空间方面的需求比普通人更高,城市规划和发展应将这些需求优先纳入其中。此外,人们要加快对城市老龄化的认识与了解,正确评估老龄化为城市带来的积极影响。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再就业和跨越式发展,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用品、辅具、医疗、康复、住宅、教育、娱乐、咨询等产品和服务的领域将会从中受益。

  高科技助力城市更智能

  当前,城市规划开始与大数据和高科技融合,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理学教授哈维·米勒(Harvey Miller)在其最新的研究中提到,21世纪以来,颠覆性技术和服务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这让城市变得更加智能。如果能将城市居民每天的每一项活动通过大数据的形式收集起来,就能更好地分析目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短板,进而更加合理地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说,道路、铁路等是连接人们的有形网络,无线通信设备、互联网等是连接人们的无形网络。在这个互联互通的空间中,只有通过筛选和优化海量数据,并经过计算机模型的演算,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大脑变得更“聪明”。例如,汽车地理定位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这些数据还能预测出人口和汽车集中的区域,找到污染排放的来源。

  在米勒看来,城市规划与发展要通过不断的设计达到理想的平衡和稳定状态。新技术的使用正在促进城市释放活力。我们还要在城市规划与研究中实现多尺度、跨学科融合状态,推动学术界、政府、社区之间相互配合,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民众都能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益处。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