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非合作迈上新台阶
2020年07月10日 05: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10日第1964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

  面对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合作。近日,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国际经贸研究所承办的“2020中非发展论坛:疫情对非洲的影响及中非发展合作”研讨会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召开。
  
  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合作抗疫
  
  面对疫情,人类只有团结合作、携手抗疫,才能共御疾病。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表示,应将非洲疫情与中非发展合作置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话语交锋之中进行分析。考察全球化对非洲疫情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初期病例从境外输入的情况、国际化程度对一国疫情状况的影响、疫情背景下的国际援助。从舆论、体制和价值观等角度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非关系的重要影响,可清晰地看到非洲疫情与国际话语之间的关系。

  非洲抗疫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提到,非洲医疗卫生资源短缺,脆弱的公共医疗卫生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疫情发生后,中非相互支援的合作关系对于引领全球合作抗疫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在抗疫中既展现出自身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性,也展现出对非洲各国的真诚,必将进一步促进中非交流合作,实质性推进双方在医疗产业、电子商务、科技研发、卫生治理、教育人才、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非合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认为,短期来看,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货物运输、货物通关等方面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中非贸易发展、中国对非投资以及中国与非洲共建“一带一路”的步伐受到干扰;但是从长期来看,疫情对中非合作的影响十分有限,甚至是深化中非合作的机遇。一方面,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相互支持、携手抗击疫情,中国对非洲援助医疗物资、与非洲医护人员开展经验交流、向非洲派出医疗小组等行动深化了中非友谊,有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疫情还有利于加强中非医疗卫生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出去”,提升非洲抗击大规模传染病的能力。
  
  深化中非经贸合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院长黄梅波认为,受到全球供应链中断、进出口贸易受阻、外部需求急剧下降等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为尽快摆脱疫情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困扰,扭转经济发展短期衰退趋势,实现经济多元化、包容性及可持续增长,非洲国家应加强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促进非洲自由贸易区发展,推进区域价值链建设。

  在疫情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呈现强大韧性,这表明中非经贸合作是历史的必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继森表示,中非就经济合作所达成的共识,体现出双方之间存在巨大的互补性及合作的必然性。非洲的市场规模、人口结构、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使其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中非合作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提升了非洲的工业化能力,加速了非洲服务行业的发展,增强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的内生动力。在携手抗疫的过程中,中非经贸合作存在较大空间。应紧扣非洲国家民生工程,真正做到民心相通;增加对非农产品进口,扩大非农业技术转让范围;加强对中医药与非洲传统医药的研究,加快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齐国强提到,疫情给非洲经济发展前景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非洲在进出口贸易、吸引外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非洲长期以来把中国视为可信赖的合作伙伴。非洲的疫情状况不会影响中非合作的既定方向,中非双方将继续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深化中非经贸合作。中非企业在医疗合作、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合作、电子支付和电子平台建设、经贸合作和产业园合作、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合作等领域大有可为。
 
  优势互补开展中非产能合作

  中非产能合作是对中非传统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南开大学南南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荣林表示,中非产能合作对于构建中国主导的全球或区域价值链、建立针对第三方的出口平台以及传播“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在中非产能合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中非之间的相互贸易构成了合作的现实基础。中国在非洲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非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合作的前提条件,而中国对非援助和开发性金融则是合作的资金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安春英提到,非洲大陆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和脆弱性,疫情加剧了非洲各国粮食的供需矛盾。粮食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疫情下的粮食危机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同时发生,因此加强中非产能合作意义重大。在常态化防控时期,非洲国家应持续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综合施策,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减少在生产、加工、储运、消费等过程中的粮食损失和浪费,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树全表示,中国与法国、德国等国针对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共识主要聚焦于非洲基础设施、能源、环保、金融等优势互补领域,在莫桑比克马普托跨海大桥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上取得了务实成果。在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应当注重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合作,三方合作应充分利用中国的制造能力优势、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非洲的市场需求,为非洲市场提供高水平、高性价比、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1+1+1>3”的三方共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