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城市发展与文明交流
2019年12月20日 07: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2月20日第1841期 作者:本报记者 林跃勤 姜红

  文明进步需要对话与交流,城市创新需要借鉴与发展。12月15日,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三亚学院城市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落笔峰全球城市文明与城市创新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150余人与会,就全球城市文明与城市创新问题展开研讨。

  加强全球城市文明交流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三亚学院校长陆丹表示,城市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表征,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城市文明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通过城市创新化解城市治理困境,对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和城市文明进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社会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阿兰·布鲁姆(Alan Blum)认为,文化元素和跨文化元素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象征。城市之所以相互区别,不仅在于其产业发展和规模大小等物质层面,更体现在其文化特质、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等精神层面。文化是引领城市全面进步的引擎。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需要重视体现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这应该成为未来全球城市发展的共识。

  推动“城市病”治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表示,大规模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步,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但也带来了众多的“城市病”。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消费过度、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以及城市规划、居住、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治理问题。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需要新理念和新方法,尤其需要对“创新”“治理”“服务”“共享”和“融合”这些新理念进行深入研讨,以期取得新共识,形成新的城市价值。

  陆丹认为,国家治理研究涉及不同层面、领域和空间,而更多地从技术角度、从人类生产生活最为集中和最为复杂的城市维度,来研究治理问题,则体现出政治学杰出学者的卓越智慧。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尼泊尔学者孔仁星(Raunab Singh Khatri)以尼泊尔2015年地震的灾后重建和城市治理为例,分析了该国在重建政府、学校、卫生设施、重要古迹等建筑方面取得的进步,同时提出了重建资金分配和赈灾金发放管理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他建议,尼泊尔政府应改善信贷和融资渠道,以实现长期发展,同时畅通中央与地方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监测和评估,以处理投诉。

  促进宜居城市发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传感城市实验室主任卡洛·拉提(Carlo Rati)表示,运用大数据等先进网络技术工具,有助于改善城市运行效率,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印度孟买城市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卡吉·乔希(Pankaj Joshi)认为,2016年印度有3个超大城市、27个大城市,到2030年将有7个超大城市、81个大城市。孟买、浦那和那格浦尔领衔印度的城市化发展。尽管印度大城市的人口比大多数欧洲城市都要多,但缺乏适当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他便利设施。印度城市需要实现包容性发展,重视开放型知识经济,实现协作和针对性治理。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主任赵丽霞认为,衡量城市的宜居性,既有主观评估标准,也有客观标准。改善宜居性需要政府干预,包括政策、法规、税收等诸多方面,需要提供更多的交通运输选择,确保公平、可承担的住房条件,增强城市经济竞争力,协调利用国家与地方的政策和投资。提高宜居性需要诉诸专业精神。城市规划者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以满足社会需求,体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功能,营造令人有归属感的地方特色。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