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发展道路
2019年11月22日 08: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22日第1821期 作者:本报记者 褚国飞

  近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发展道路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发展道路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分析了俄罗斯28年来在各个不同时期转型的任务、目标,体制转型的一些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他认为,在转型过程中,俄罗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年经济危机和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引发的西方制裁后,其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速徘徊状态。陆南泉认为,私有化政策的失误,大量垄断经济组织的出现,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没有同时进行,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制造业和加工业衰退等都是阻碍俄罗斯经济转型的主要因素。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徐向梅提出,俄罗斯制度转轨是以激进方式完成的。因此,其经济发展跌宕起伏、危机频现,始终无法走上稳定增长的轨道,而且目前看来,其结构问题积重难返。反思俄罗斯的国家发展历程,她认为,俄罗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发展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马细谱分析了冷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历程。他认为,评价东欧国家社会发展是否成功,不在于其是否加入了欧盟或北约,也不在于其执政党属于左翼还是右翼,更不在于其采取何种社会制度,而是应该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标准,同时要具体国家具体分析。总体上看,东欧各国在冷战结束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国家发展面临严重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孔田平从经济角度对中东欧国家社会发展历程进行了反思与展望。他认为,中东欧国家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转轨进程已经结束。同时,中东欧国家作为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经济不同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另一方面,中欧国家、波罗的海国家与西巴尔干国家之间的分化十分显著。这种分化不仅体现为市场经济体制成熟度的差异,而且体现为经济发展的差异。初始条件、发展战略、是否欧洲化等都是影响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决定性的因素还在于能否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高歌认为,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外交转型与新独立国家的国家构建同时进行,但进展速度各异。西安外国语大学波兰研究中心姬文刚梳理了中东欧左翼政党30年来的发展历程。他表示,中东欧左翼政党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唯一与右翼政党相抗衡的政治派别。但当前中东欧左翼政党处于复杂环境之中,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它们能否通过改革适应新的政治社会环境。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航以多层动态建构的视角探讨了中东欧国家对外关系的发展。他认为,中东欧国家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值得进一步回顾与反思,特别是需要从历史经验层面上升到概念和理论层面。他分别从中东欧、欧盟、大西洋地区和全球层面,探讨了欧洲化和全球化、大西洋主义、国际秩序变化等议题,力图揭示中东欧国家对外关系发展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项佐涛提出,冷战结束以来,中东欧各国在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各国均出现了经济独立性受损、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疑欧主义兴起、民族主义泛滥等现象,各国社会发展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从中东欧国家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的启示有:制定法律制度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但落实法律制度却需要长期的努力;所谓的“西式民主”和经济发展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实施“西式民主”未必会带来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联,政治分裂和政权动荡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停滞乃至严重衰退。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