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报告高度评价中国高教成就
2019年11月15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15日第1816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真

  近日,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变革的一系列举措,高度评价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不断变革 成绩斐然

  《报告》分四个阶段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7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20世纪50年代的早期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对外开放初期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前的卓越计划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崛起以及2010年后成为闪耀的世界级明星。

  《报告》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扩张有三个关键转变时刻。第一个转变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对恢复高考制度、建立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派遣大批中国学生到国外留学等教育改革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有着决定性影响。第二个转变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大学毛入学率上升。当时,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大量投资开始涌入中国大学,使大学、学生、研究人员和奖学金的数量激增。第三个转变是自2010年开始,中国大学在一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步速度令人瞩目。同时,越来越多的海外学生开始到中国留学。

  从学术研究出版数据看,过去20年,中国的研究能力呈现了爆炸式增长。1997—2017年,爱思唯尔旗下的斯高帕斯(Scopus)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大陆)作者的文章、评论和会议论文数量增长了1322%。相比之下,美国仅增长了64%,欧盟成员国增长了111%。中国在至少10多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到2022年,中国有望在论文总量上也超过美国。

  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识官菲尔·巴蒂(Phil Baty)表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数据表明,如今中国顶尖大学不仅领先于亚洲,而且它们的表现足以与欧美最优秀的大学相媲美。过去5年里,中国是世界大学排名进步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大学制度改革可以作为最佳实践范例。他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大学制度的变革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目前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具备强大的实力,基础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建立高度专业化的院校培养模式奠定的。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有才华的学生通过高考走向成功,实现人生理想;20世纪80年代,大学开始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使大学生能够从国际交流和研究生教育中获益;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两项大胆创新的卓越计划——“211工程”和“985工程”,这两项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当前,中国启动“双一流”项目,强调卓越教学,确保了中国大学继续向前发展。未来,人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提升自己的世界排名。

  克服挑战 持续发展

  未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维持过去30年所取得的进步,并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在某些研究领域存在的差距。《报告》认为,地缘政治氛围和中国不断减少的青年人口,是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表示,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影响中国学术发展的一大重要地缘政治因素。但有学者认为,美国政府的打压会促使美国国内的顶尖中国学者回到中国,而这些学者将保持自己的学术关系网,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科研质量。

  《报告》指出,中国的高等教育更倾向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尤其是应用科学。这或许与20世纪50年代的一系列变革举措带来的持久影响有关。西蒙·马金森表示,中国一些大学最初的一大特色就是重视科学和技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按照苏联高等教育和研究组织的模式对自身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重组,许多新的和非常专业的院校把建设重点都放在了技术学科上。如今,这一现象已经有所逆转,但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为重点的做法仍然存在,医学、生物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比重依旧相对较低。以工程学和医学这两个不同学科领域的引文影响力为例,发表在工程学领域、被引次数位居前10%的论文数量,中国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但在医学领域,中国与美国和欧盟仍有很大差距。对此,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教授玛丽克·范·德·文德(Marijk van der Wende)也曾表示,以应用科学为重点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能否重视拓展研究范围,这一点值得关注。

  《报告》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处于重要关口。中国在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已经实现了赶超其他国家的目标。如果中国能够在参与度、研究学科范围、区域位置和国际化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成为日益全球化的高等教育社区的一员,那么中国与世界都可以从中受益。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教授黄福涛认为,中国未来甚至有可能成为比美国和欧洲更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中国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大学教职员工和研究人员的国际化水平,提供更多英语教学的学位,以及创建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高等教育体系。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