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9年01月14日 09: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14日第1615期 作者: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美国《科学》杂志1月8日刊登了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生物考古学专业研究人员萨拉·卡斯滕斯(Sarah Karstens)等人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显示,相对定居生活的人群,3000年前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更不易受到传染性疾病或营养不良的影响。

  卡斯滕斯等人对25位生活在距今3500年至2700年的蒙古高原游牧民的遗骸样本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这些人的骨骼上并没有遭受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由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的迹象。这个现象说明,早期的游牧民比同时期定居生活的居民更加健康,当时世界上并无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设施,因而定居生活人群的居住密度更高,卫生条件更差。

  卡斯滕斯等人认为,青铜时代的蒙古高原居民可能分散于较小的游牧群体中,他们一方面在游牧生活中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另一方面远离垃圾污水和排泄物,因此他们的卫生条件和健康情况相对更好。(闫勇/编译)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