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世界贫困状况复杂性
2018年10月26日 08: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26日第1561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俊美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为消除极端贫困而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某些特定地区,极端贫困现象依然存在,消除贫困工作任重道远。为此,世界银行发布报告《2018贫困与共享繁荣:拼出贫困的拼图》,旨在通过引入新的衡量标准,帮助各国更好地定位贫困人口。

  重新审视减贫目标

  世界银行用于判定贫困人口的标准是,每人每日的生活费低于1.9美元。统计数据显示,1990—2015年,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口摆脱了极端贫困。1990年,全球约有36%的人口每人每日的生活费低于1.9美元。2015年,该比例已降至10%。世界银行制定的2020年将全球贫困率降低到9%的中期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该报告提出,全球贫困率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亚洲经济的迅猛发展。然而,随着全球贫困现象的减少,贫困率降低的速度也开始放缓。这一趋势若持续下去,会影响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人口一直在增加。2015年,该地区极端贫困人口的数量是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

  世界银行贫困与公平发展全球实践局高级局长卡罗莱纳·桑切斯-巴拉摩(Carolina Sánchez-Páramo)表示,尽管全球消除极端贫困工作成就卓著,但同时也面临严峻形势。我们要重新审视非洲地区,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生产能力,确保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运用多重标准衡量贫困

  除每人每日生活费1.9美元这一标准,世界银行还提出了两项衡量贫困的标准,即每人每日生活费3.2美元和5.5美元。这两项标准分别用于衡量中低收入国家与中高收入国家的贫困水平,是对现有全球贫困标准的补充。有数据表明,2015年,世界上超过25%的人口每人每天的生活费低于3.2美元,近半数人不足5.5美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衡量人们基本需求的标准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贫穷国家,人们只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即可参与劳动,实现就业。但在较富裕的国家,人们进行工作还需要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对此,世界银行根据每个国家的消费或收入状况提出了一项新的标准——社会贫困线,用以衡量人们基本需求的变化。

  多角度研究贫困问题

  世界银行专家表示,世界银行会继续努力帮助人们摆脱极端贫困。世界各地减少极端贫困的成功案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摆脱极端贫困后的人们是否达到了当地社会的基本生活水平。从货币角度衡量贫困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从货币标准看,一些人可能并不属于贫困人口。但如果医疗保障、清洁用水和教育等基本需求无法满足,他们依然会感受到贫困。因此,世界银行提出了一种能够反映多方面、多维度信息的测量方法,用于衡量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测量结果显示,贫困问题的分布范围比人们想象得要广。

  传统的贫困衡量方法只涉及家庭,并未涉及家庭内部的差异。事实上,在同一家庭中,不同成员的贫困状况也不尽相同。报告指出,衡量个体的贫困状况,需要考虑资源是如何在家庭成员间进行分配的。有证据表明,在许多国家,妇女和儿童更容易受到贫困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调查,来获取家庭内部的贫困状况,帮助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妇女儿童贫困问题。报告强调,当前世界上依然存在大量贫困人口,衡量极端贫困的标准也尚待完善,这些都不利于消除极端贫困。因此,我们要开阔视野,充分认识世界各地贫困状况的复杂性,从多角度研究相关问题。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