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8年10月24日 09: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24日总第1559期 作者:王俊美/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同理心是一种分享与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10月17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官网发表一项研究结果称,虚拟现实这种沉浸式技术能够增强人们的同理心。

  研究人员发起了一项“感受无家可归”的虚拟现实研究项目,该项目的参与者通过虚拟现实感受失去工作与住所后的境况。结果显示,参与者对无家可归者的同理心增强,同时更愿意为无家可归群体提供住房。

  斯坦福大学教授杰里米·拜伦森(Jeremy Bailenson)表示,人类由其生活经历进行自我定义。因此,进行虚拟现实的密集体验比单纯想象某种经历更具影响力。许多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者将沉浸式技术视为“终极同理心机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其作用超过小说、电视节目和电影。

  (王俊美/编译)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