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经验互鉴 增进跨学科交流
2018年09月28日 08: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28日第1546期 作者:本报记者 侯丽

  9月22日,由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系、《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变革 发展 挑战:改革开放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举行。中俄学者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俄两国合作、改革与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共同应对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国外社会科学》主编张树华表示,冷战结束后,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今民粹主义、保守主义、西方分裂主义、排外主义盛行,在这种背景下中俄两国专家应一起探讨如何应对挑战,这不仅关乎两国未来发展命运,也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

  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系俄罗斯政治教研室主任科瓦连科·瓦列里(Коваленко Валерий)提出,从地缘政治、地缘战略、地缘经济等角度来看,当今世界呈现出矛盾而复杂的局面,为应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中俄两国应该发展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谈到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与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构建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邓纯东认为,金融危机后,社会主义运动在一些国家开始复苏,但规模相对较小,呈现出比较多元化的状态。世界面临着许多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同时存在,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都需要交流,需要共同寻找应对解决之法。

  借鉴中国经验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俄关系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彼得罗夫斯基·弗拉基米尔(Петровский Владимир)表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是俄罗斯科学院分支研究所之一,同时也是研究现代中国的主要学术中心之一。在这些年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涵盖了方方面面。各国政治学家、历史学家都需要借鉴中国经验。

  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系教授希林扬茨·亚历山大(Ширинянц Александр)梳理了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几次重大改革,认为任何一种改革都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来展开,社会保持稳定、法治和秩序,才是成功的改革。

  在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明永看来,面对民族复兴的复杂挑战,中国有必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应善于利用资源,发挥本国优势,主动融入世界,统筹国际市场,保持团结稳定。

  推动学术交流

  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流是与会学者关注的重点。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杜金·巴维尔(Дудин Павел)梳理了俄罗斯东方学的发展脉络。东方学的概念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初以研究语言为主,随后扩展到历史、宗教、文化、地理等学科,如今的东方学还涵盖了金融、经济、法学、人类学等内容。目前俄罗斯正在进行教育改革,但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加强了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支持,忽略了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甚至在两年前还取消了人文社科基金,引发很大争议。他期待中俄两国在人文学科合作方面有更加深入的发展,希望俄罗斯不仅与中国,还能与蒙古国及其他中国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汉学,为汉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瓦列里表示,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俄两国应加强学术交流、高校交流,携手应对深层次问题。他介绍了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系学科建设的经验,政治系不仅关注传统政治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也关注道德维度、精神维度对学科的渗透。

  与会学者对中俄两国政党建设、制度建设、民族问题、国际秩序、政治参与等多样化主题和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认为中俄两国是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国家,两国不仅利益深度交融、相互借鉴,彼此间的学术交流也是人文外交的重要形式,对进一步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