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中新合作提供新机遇
2018年09月14日 08: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14日第1537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真

  近日,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主办的“连氏中国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以“深化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与共赢”为主题。来自中国和新加坡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就如何深化“一带一路”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推动一带一路落地东南亚

  新加坡驻华大使、新加坡连瀛洲纪念奖学金理事会理事罗家良表示,2018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回顾“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探讨中国、新加坡和其他亚洲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如何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恰逢其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表示,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东盟国家全部处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家还是“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合作国。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合作不断发展。2018年1—7月,中国东盟货物贸易额达33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中国自东盟进口15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2%。

  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一直扮演着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支点国家的角色。罗家良表示,新加坡是东盟创始国之一,也是2018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多年来,新加坡和中国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在大规模城市开发、可持续城镇化、金融服务、教育、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许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可以说,新加坡是中国和东盟国家促进互联互通的一个天然合作伙伴。新加坡和中国已经建立了四个合作平台用于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包括加强金融互联互通;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双边合作的成功经验,寻求开展第三方合作方案;共同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法律服务。

  张晓强表示,中国和新加坡自1990年建交以来,两国政府合作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此后,中新广州知识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18年1—7月,新加坡对华投资达3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中新两国领导人就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也达成了重要共识。有学者表示,中新合作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地区的落地至关重要。

  共建绿色发展创新之路

  与会者表示,中国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要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之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表示,中国越来越注重国内的绿色发展。未来,中国的绿色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将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东盟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其吸引投资。中国目前的改革战略与产业升级,更为东盟的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推动和资助东盟实现产业化、工业化,对东盟产品开放市场,也符合中国的长期战略利益。新加坡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经济体,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连接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表示,东南亚区域一些国家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未来,随着经济发展,该区域对能源的消耗会相应增加,能源消耗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对整个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帮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走上绿色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新加坡及其他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展开相应的能源、物流、制造业等方面合作非常有必要。

  与会者还提到了创新对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茉楠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人们往往聚焦于基础设施、贸易、产业的连通,然而真正的连通应当是智慧的连通。只有智慧连通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可以利用“一带一路”这一机遇,弥补沿线国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通过数字经济加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对于保证沿线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寻找未来新的增长动力非常重要。

  加深了解推进合作共赢

  要保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互利共赢,各方还需进一步增进了解。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中国司司长何致轩从企业合作层面进行了阐述。他表示,新加坡企业要与中国企业更好地配合,需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因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目标。

  学界交流为增进相互了解提供了重要平台。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介绍,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为新中参与者增进相互了解、推进两国更加紧密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新加坡连氏基金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支持下,2017年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与发展中心,关注新加坡和中国的互学互鉴,以及新中两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交流。

  对于未来中新两国的合作前景,与会者表达了乐观的看法。罗家良表示,新加坡与中国都是自由贸易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的受益者。在单边主义抬头和全球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两国可以在区域层面继续共同推进自由贸易,维护有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此外,他表示,新加坡和其他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推广数字金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以应对在金融、能源、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中国拥有众多高科技新兴企业和领先技术,因此中国有很好的条件参与和支持东盟智慧城市网络建设。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