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莫桑比克简史》作者:了解非洲文化 深化国际合作
2018年08月08日 08: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8日第1510期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赵媛

    原题:了解非洲文化 深化国际合作——访《莫桑比克简史》作者马林·纽伊特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荣誉退休教授马林·纽伊特(Malyn Newitt)曾出版过20余本专著,在莫桑比克有多年实地研究经验。其所撰写的《莫桑比克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Mozambique)于2017年出版,该书试图解析当今莫桑比克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的历史根源。他认为,研究非洲发展历史,可以为未来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合作提供借鉴。近日,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从历史中探寻发展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莫桑比克简史》。

  纽伊特:《莫桑比克简史》主要追溯了近代莫桑比克从葡萄牙殖民地到独立国家形成后的发展历程。尽管1992年,莫桑比克通过国际调解实现了和平,但莫桑比克的高速复苏已经显示出停滞不前的迹象。《莫桑比克简史》试图阐释阻碍莫桑比克发展的历史根源,例如,奴隶贸易的分裂效应。随着1975年民族主义游击队战胜葡萄牙殖民者,这些区域分裂的迹象在内战中重新出现。我们可以通过追溯历史,寻找莫桑比克的未来发展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报》:通过梳理莫桑比克的简要发展历史,您如何看待莫桑比克的未来发展

  纽伊特:我可能是个悲观主义者,莫桑比克的未来发展仍存在巨大挑战,其人口增长将对食品安全等领域带来巨大挑战,如何保障新增人口的就业也需要思考。当然人口增长问题并非莫桑比克独有,非洲其他国家也面临着相同的挑战。非洲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的缺乏使供水成为了很大难题。非洲的生态环境系统也有其脆弱性,如何减轻严重旱灾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未来非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非洲传统价值观影响深远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在《莫桑比克简史》中利用了一个章节论述非洲以及非洲人民的能动性(African Agency),请您阐释一下这一概念。

  纽伊特:很多人认为,外在力量的干预是非洲一些问题的根源所在,但他们忽视了非洲以及非洲人民借用外在力量来改善自身生活及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过程。很多情况下,非洲对自身事务的掌控能力高于人们所设想的一般程度。例如,非洲的精英阶层利用国际援助以及与他国国际关系的发展,来推动非洲的经济增长。而对于受非洲传统文化浸润的普通非洲人民而言,他们在面对外来科技以及外来思想的冲击时,可以自行决定接纳程度。虽然只有一个章节对此进行阐释,但我认为强调这一点非常必要。莫桑比克人民具有对于自身文化以及自身需求的决定权。纵观历史,这一点在莫桑比克与葡萄牙的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晰,莫桑比克的能动性超过人们所设想的一般程度。葡萄牙殖民者入侵莫桑比克,与当地人民进行贸易,时而爆发冲突,但他们也不得不在这一过程中被迫适应非洲的价值观。这一适应过程非常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希望读者从书中收获什么?

  纽伊特:我希望对莫桑比克感兴趣的读者通过阅读,展开自己的研究,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索。

  尊重本土文化推进国际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从发展国际关系的角度理解非洲的文化,从而推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纽伊特:非洲文化非常强大。外交政策制定者应考虑到这些文化因素以及当地人民的信仰。例如,非洲人民相信灵魂世界的力量。这些信仰的力量非常强大,虽然很多非洲人民也理解当代科学,也有重要的科学家,但使一些非洲普通人民完全理解现代社会的科学思想以及经济学,仍较为困难。非洲人民的传统信仰影响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他们对世界发展的理解和反馈,这也是非洲人民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在北京举行,您如何看待未来的中非合作发展?

  纽伊特:中国在非洲进行多项重要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与非洲长期关系友好,合作日益密切。例如,中国帮助莫桑比克修建桥梁,联通马普托(Maputo)与卡滕贝(Catembe),推进互联互通。期待中国与非洲持续实现互利共赢。

  (本报伦敦8月6日电)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