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学术合作前景广阔
2018年06月08日 07: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8日第1468期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赵媛

  当地时间6月2日,由英国牛津大学举办的“中英大学校长圆桌论坛2018”(UK-China University Presidents Round-table 2018)在牛津举行。来自中英多所高校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学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与策略,以及中英科研创新合作发展前景等议题。

  学术发展需要跨国合作

  牛津大学摄政公园学院院长罗伯特·埃利斯(Robert Ellis)认为,与中国高校进行专题对话的机会对于英国大学找准国际定位、发展国际合作非常重要。自2015年起,中国留学生成为英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且数量持续增长。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不分国界,学术发展同样需要跨国合作研究,共同为世界面临的急迫挑战探索创新方案。

  “牛津大学重视与中国高校的合作,期待中英双方能够加强对话、加深理解、增进互信。”牛津大学沃尔森学院院长蒂姆·希辰斯(Tim Hitchens)回顾总结了自己35年的外交生涯。他认为,当前英国外交学研究对于国际关系的解读缺乏深度,国际关系学与外交学应加强学科间沟通互鉴。英国政府应为学者提供更多机会,如参与英国外交部政策规划等,并为外交部的员工提供学术进修渠道,促使他们反思职业发展、总结工作经验。

  牛津大学凯洛格学院教授克里斯·罗利(Chris Rowley)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中英大学国际合作将有美好的未来。不仅英国高校前往中国开办分校,现在中国高校也在英国建立分校,如位于牛津的北京大学分校,这种互动展示了中英大学合作的良好前景。英国高校在未来发展规划上要更具国际化视野,与更多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及地区进行合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需要不同国家的学者建立个人联系,加强学术社交,通过由下而上的方式,推进国际合作。

  大学社会责任与职能相关

  社会责任对世界一流大学意味着什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提出,大学社会责任的探讨不能离开历史脉络与国际空间。大学的社会责任与大学的职能相关,即追求学术卓越、加强道德领导,以及促进国际理解。

  约克大学副校长约翰·罗宾森(John Robinson)告诉本报记者,思考大学的社会责任需要回到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第一,大学教育应培养学生促进学术发展的能力,在传授知识时应让学生反思知识的本质价值是什么。知识的本质价值在于推理,换言之,大学应培养学生基于证据的逻辑性推理能力。第二,大学应通过教育给予学生更广阔的选择范围,让不同背景的学生都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第三,大学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此外,当前远程教育、慕课以及人工智能等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教育带来希望,希望带来智慧,智慧带来和平。”罗宾森说。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参赞夏建辉认为,社会与大学的关系可谓“爱之深,责之切”。人们对大学的期望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社会现实背景下大学的责任是为当下解决实际问题,兼顾社会整体需求与个体需求和谐。在人类历史背景下,大学的责任在于通过提高学生学识修养,重塑社会健康风尚。在国际视域下,大学的社会责任在于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跨文化理解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国际公民,为增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互信贡献力量。

  务实推动国际协同创新

  埃克塞特大学副校长马克·古德温(Mark Goodwin)提出,多种因素催化了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首先是全球范围内对高技能工作者需求的增加,以及由此带动的学生流动性增强。高等教育在应对技能升级的全球化需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次,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投资高等教育与科研是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方。再次,国际合作研究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高质量的跨国合作研究。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认为,大学国际化的含义,在理念层面,应向先进大学看齐,不断赋予现代化国际教育新内涵;在实践层面,应实现与世界高等教育界更顺畅的沟通,以及在校师生国别构成上的多样性。在中英两国“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背景下,两国高校合作前景定将更加广阔。

  全球对创新方案、创新发展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在推进科研创新中承担了重要角色。欧洲大学联盟秘书长保罗·福雷瑟(Paul Flather)认为,高校与行业合作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提高:第一,鼓励私营部门参与科研相关领域的风险投资。第二,推进跨学科合作,培养创新潜力,如牛津大学的学院制度为跨学科的学者提供对话合作的机会,也给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机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丰富了学生的思考维度。第三,建立研究成果孵化器,疏通研究成果市场化的渠道。第四,建立更灵活的管理结构,使更多的学者参与到决策讨论中,促进创新。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三大基本职能,而科研创新能力更是世界一流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标志。 南京大学注重问题导向、交叉协同以及研以致用,推动国际创新合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爱丁堡大学副校长詹姆斯·史密斯(James Smith)认为,发展高等教育全球合作网络、增强与中国的合作、持续提高研究质量是爱丁堡大学未来发展方向。英国高校未来将鼓励更多的学生去中国接受优质的教育。在学校管理层面,高校应优化沟通模式,帮助人们以便捷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

  在谈到为何英国吸引大批中国学生时,华威大学副校长帕姆·托马斯(Pam Thomas)对记者表示,源于英国优异的教学研究水平与优美的校园环境。针对高等教育如何应对自动化挑战,托马斯认为多样性非常重要,在设计人工智能程序以及算法时,应避免设计者受到国别、民族、性别等因素影响产生的不自觉偏见。

  (本报伦敦6月6日电)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