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指引未来
伦敦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2018年05月11日 07: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11日第1448期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赵媛

  2018年5月初的伦敦有着难得而持续的晴朗天空,阳光拨开往日凝结的乌云,明媚透彻。伦敦作为《资本论》的诞生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成熟的地方。时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多项纪念活动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5月5日,由英国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举办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行。来自中国、英国、德国、印度、南非、古巴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齐聚一堂,就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生态等领域的可持续适用性及其理论创新展开讨论。研讨会吸引了超过300名听众来到现场,会场中时常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马克思主义提供改造世界的工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罗文东研究员以《马克思在历史主体观上实现的根本变革》为题进行大会致辞。罗文东表示,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使无产阶级意识到本身的地位、需要和解放的条件,为共产党人完成历史使命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作为奋斗目标,逐步确立和实行人民主体思想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英国工党影子内阁大臣约翰·麦克唐奈(John McDonnell)在演讲中表示,马克思主义依旧适用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作为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对英国工党影响深远。麦克唐奈认为,在衡量思想理论的价值时,该理论与当今时代发展是否契合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在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之际,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人类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不减反增。英国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互联网时代零工经济兴起,英国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总书记西塔拉姆·亚秋里(Sitaram Yechury)在演讲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今改造世界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之一,为人类思想之争提供了解决方案。亚秋里表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研究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更是研究社会主义的创造性科学。通过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丰富发展,同时理论发展也进一步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照进现实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学教授本·芬恩(Ben Fine)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具有历史穿透力,马克思基于其所在社会现实的研究在当代依旧具有指导意义,指引人民改造世界。芬恩认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具有自明性。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解码器。资本主义随着自身发展,其复杂性逐渐积累,体现在经济、社会、技术、媒体、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马克思早已预测到这种复杂性的增加,并指出,正因如此,才要求劳动价值论简明清晰地破除这种复杂性。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为其对资本主义社会,乃至其他社会现实本质的揭示,更体现为其在破解复杂、变化的社会问题中的适用性。

  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研究员安妮-卡瑟琳·克鲁格(Anne-Kathrin Krug)表示,马克思搭建的研究框架在当代西方社会依旧适用。尽管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不断加深,技术发展使商品社会的外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深层次的社会关系仍保持着规律,马克思主义仍是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克鲁格认为,马克思指引人民反思生产模式,分析指出人民在思考剩余价值从何而来时,并没有将之与劳动密切联系,揭示了隐藏的社会过程在影响社会认知中所扮演的角色。

  “现代社会中,应该有一种引领性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胜任,这里的关键是,其如何进一步获得学术有效性,能否基于中国实践对中国难题的破解形成新的话语体系,成为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核心指导思想,从而产生其实践的有效性。”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副研究员李潇潇表示。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劳动历史系客座教授玛丽·戴维斯(Mary Davis)向记者表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相关性需要通过学界共同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21世纪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中,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戴维斯表示,通过汇聚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最新成果及议题设置,此届大会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经济社会现实中的强大适用性,这种适用性可以延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指引未来

  罗文东表示,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预见到在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世界性的生产和交往。虽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直接使用“全球化”的概念,但他们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的预见。

  气候变化等问题严重挑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泰德·本顿(Ted Benton)阐释了马克思的生态学及其当代相关性。本顿将人类劳动归纳为两类,即生态制约型劳动和生产改造型劳动。本顿认为,相较于大多数工业生产等生产改造型劳动,生态制约型劳动更注重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更尊重自然规律,因此值得普遍推广。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艾伦·布莱克韦尔(Alan Blackwell)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克思精准预测了技术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马克思指出,机器具有替代工人的技术与力量,机器具有精湛的技艺,机器依照机械法则运行。而工人的劳动将简化为活动的抽象。马克思的表述恰好适用于对当下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影响评价。当今时代,算法是机械法则,数据库是活动的抽象。然而,资本在计算机网络以及存储服务中的表现形式较为不同。数字经济中的劳动并非具体机械产品的制造,而是活动抽象程度的增加。每一节数据都代表了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数据在人类与技术互动的过程中被采集,并产生经济价值。布莱克韦尔提出,未来努力的方向是创建可供所有人参与互动,实现人生意义的多种信息系统,同时人类活动收益可以在参与者中进行更为公平的分配。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商学院劳动与全球化教授乌苏拉·胡斯(Ursula Huws)同样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理解21世纪资本主义发展中具有可持续适用性。

  海尔格特公墓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公墓绿荫环绕,在一条林荫小道的尽头,矗立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思的墓碑。碑上刻有两段英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及“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时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代表团前往拜谒,墓碑前的鲜花在阳光下娇艳盛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依旧闪耀着真理光辉。

  (本报伦敦5月8日电)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