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采用多样化指标衡量幸福感
2018年03月12日 08: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12日第1408期 作者: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多年来,经济学家往往将收入水平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居民整体幸福感的主要标准。3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杰弗里·班尼斯特(Geoffrey Bannister)与亚太部处长亚历克斯·莫穆拉斯(Alex Mourmouras)于该机构官网发文称,国内生产总值只计算了市场上正在流通的商品与服务的价值,并非衡量幸福指数的完美方法,休闲、健康、家庭劳动以及社会不平等、污染等经济活动的副产品也应被纳入幸福指数的考量范围。

  《美国经济评论》曾提出过一种衡量幸福感的新指数,该指数参考了消费、休闲、死亡率等数据,并通过经济学方式计算出各国人口预期的经济效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并增加了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等指标。

  班尼斯特与莫穆拉斯在研究中发现,在2007—2014年全球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里,从全球来看,人们幸福感的增长幅度超过了收入的增长幅度,其中在遭受危机重创的西欧与北美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唯一例外发生在亚洲,亚洲居民的收入与幸福感均出现大幅上涨,收入的增长幅度甚至超过幸福感。

  作者在文章最后表示,首先,人均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确是衡量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将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的政策继续作为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其次,健康对于幸福感至关重要,较低的健康水平将缩短平均寿命,使贫穷国家提高幸福感的成本加大,较低的健康水平还将阻碍就业、降低生产率,最终妨碍经济增长;最后,建议通过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保障清洁用水、提升护理质量等措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王俊美/编译)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