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召开
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2018年01月26日 07: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26日第1382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俊美

  当地时间1月2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开幕。年会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包括7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38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在内的约3000名嘉宾参加此次年会,并就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环境保护等重大议题展开讨论。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可期

  在世界经济论坛召开前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达沃斯发布了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提到,根据目前的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7%,预测2018年与2019年全球经济会持续强劲增长势头,并将这两年的全球增长率上调至3.9%。此次上调的主要预期来自发达经济体,对美国、欧元区经济体以及亚洲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有更高期待,对2018年与2019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总体增长预测不变。2018—2019年,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增长6.5%左右,与2017年增速基本持平,该地区将继续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一半以上。

  世界经济论坛于近日发布的《2018年全球风险报告》提出,2018年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全球经济如今终于重回正轨。2018年全球经济走向复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与脆弱性日益蔓延的背景下,应对系统性挑战迫在眉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的威胁逐渐涌现或不断演变,包括资产价格缺乏可持续性、自动化与数字化进程加快、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经济格局面临重新洗牌,以及各国政府预防新一轮危机的政策力量有限等风险。

  重视网络安全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以来,新技术发展大大推动了经济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宏观经济学高级讲师迈克尔·基特森(Michael Kitson)表示,近期,对机器人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为将来生产率增长创造了无限可能。但从长远来看,低技能劳动者有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管理学讲师乔希·西佩尔(Josh Siepel)表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全球化史无前例地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挑战着人们对劳动者身份的理解,甚至使人们开始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有人认为科技进步与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标志,并将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在其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中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建立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之上的,结合了各种各样的技术。美国并购咨询公司总裁大卫·弗格森(David Fergusson)表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已经逐渐成为技术研发人员、赞助商,以及与其相关的政策制定者聚会的平台。

  《2018年全球风险报告》提到,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风险日益严峻,问题频发且破坏力越来越强。近五年来,针对企业的网络攻击事件愈演愈烈,网络安全漏洞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此外,网络攻击瞄向关键基础设施和战略性产业这一趋势日渐明显。在最坏的情况下,此类攻击甚至可能导致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系统陷入瘫痪。

  构建有效全球合作机制

  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哈雷(James A. Haley)表示,世界经济论坛的宗旨是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改善全球状况。这是其在数十年国际金融与经济治理影响下形成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参加此次年会,是希望借此向世界展示美国的态度并招商引资。

  《2018年全球风险报告》认为,随着全球体系日益复杂,互联程度不断加深,连锁性破坏可能引发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为预估和降低可能引发冲突的风险与威胁,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必须共同努力,全面观测世界局势,主动进行危机预测。施瓦布表示,必须严肃对待各种风险,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有足够的资源和创新力量防范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近期内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的风险看似大致平衡,但在中期内仍偏于下行。全球经济必须具备更大的包容性。她说,这种包容不仅国际间需要,每一个国家内部也同样需要。多边合作对于确保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基特森表示,全球挑战需要全球应对,各国有必要立即行动起来,构建有效的全球合作机制,共同应对挑战。多边合作对于保持近期全球经济活动势头,并确保技术进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得到更广泛的分享很重要。《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列出了应进行重点合作的领域,包括继续执行金融监管改革议程、实现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框架现代化、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保持代理银行关系以及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等。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