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热议周边外交视域下的中韩关系:构建整体性周边安全战略
2017年12月13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13日第1351期 作者:本报记者 毛莉

  新时代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的新征程已经开启。继习近平主席11月对越南、老挝进行国事访问后,中国又一次面向周边的外交活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应习近平主席邀请,韩国总统文在寅12月13—1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释放出推动中韩关系向好的积极信号。

  如何在中国周边外交框架下看待中韩关系的改善发展?以中韩关系为分析样本,如何推动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学者。

  中韩关系改善符合历史和时代大势

  正如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存刚所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与周边的关系也随之迎来新时代。我们必须从这个高度观察、理解中韩关系”。

  中韩两国是近邻,良好的中韩关系符合历史和时代大势,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中韩建交25周年为契机,巩固已有合作成果,深化务实互利合作大有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周边与全球战略研究室主任王俊生举例说,中韩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广阔前景。2015年3月,韩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7年5月,文在寅当选韩国总统仅几天,就派团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次文在寅访华,除北京之外还将访问重庆,一个重要原因是重庆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诸多事实表明,韩国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态度积极。韩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拉动,美韩自贸协定谈判的重启让韩国出口面临巨大压力,加之中韩在技术等领域存在互补性等原因,中韩两国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第三方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中韩同为东北亚重要国家,在实现地区和平稳定繁荣方面有广泛共同利益。吉林大学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雪莲表示,从中国周边外交角度看,中韩关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东北亚是域内外大国利益交织的地区,美日同盟、美韩同盟关系的存在,以及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使安全困境成为地区安全的常态。随着韩国外交自主性的增强,未来在中韩关系互动中如果朝积极方向去塑造,推动韩国在地区安全与经济相分离的二元结构中发挥“联系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将有利于优化地区环境和中国周边环境。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需共同努力

  当前,中韩关系正处于关键时期。在事关重大利害关系问题上,双方只有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中韩关系负责、对两国人民负责的态度,作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决策,才能确保中韩关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凌胜利认为,“萨德”问题对中韩关系的冲击表明,互相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是两国关系的底线。韩国方面应汲取教训,继续妥善处理“萨德”问题,进一步清除中韩关系中的障碍。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不仅是中韩两国更好相向而行的基础,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要义所在。中韩关系的演变证明,要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离不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需要中国加大投入,也需要其他国家的理解与合作。”王俊生说。

  刘雪莲也认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是互动,没有国家间的互动,特别是网络化和多元化的互动,就不会形成国家间关系的社会性构建,就不会形成共同体。国家间出现分歧和矛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是否有交流与互动,有互动就有互构,就有形成理解与共识的可能。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明确权利和义务关系,有共同的行为规范,这是中国和周边国家未来共同努力的方向。

  王存刚表示,中韩关系的演变还充分说明,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过程中,要目标坚定,不能因为出现挫折或者困难就动摇目标、丧失信心;同时又要保持足够冷静和审慎,以巨大的战略定力不断增强互信,积累共识。

  开辟中国特色周边外交新境界

  潮起宜踏浪,风正可扬帆。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周边外交,已经展现亮丽开局;面向未来,中国特色周边外交将实现更大作为。正如刘雪莲所说,“一个大国,首先要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周边,有来自周边的向心力,才能走出地区,走向世界”。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已逐步成为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中之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主任张洁表示,随着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与亚太地区秩序的调整,中国周边外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加积极有为,更加具有战略统筹性。从一带一路到亲诚惠容理念,再到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构建,包括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手段和途径都越来越清晰。

  “增强对周边的战略塑造能力,是作为一个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面对所在地区格局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中国应当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王存刚认为,中国外交未来应从四个方向增强对周边的战略塑造能力。首先,要处理好与周边大国的关系,构筑周边关系总体稳定、相对均衡的框架。其次,努力寻求与周边所有国家的更多利益共同点和交汇点,以利益共同体的构建稳步推进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再次,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既有原则、有底线,也讲情谊、讲道义,特别是要向中小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要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让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与总体稳定的周边关系相向而行。

  中国历来是周边区域合作的引领者、地区和平发展的守望者。刘雪莲认为,保持并不断提升中国优势,是塑造良好地区结构环境的关键。尤其需要发挥中国经济方面的优势,在关注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通过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建设等路径,塑造以经济为中心的区域合作环境,再利用经济合作的正外部性带动地区安全与政治关系的良好发展。

  “除经济领域之外,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需要拓展与夯实政治、安全、人文等多个基础领域。”在凌胜利看来,周边安全是未来中国周边战略的一大核心议题。目前,中国周边地区安全问题复杂,历史与现实纠缠、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面对纷繁复杂的周边安全问题,中国需要加强周边安全统筹,构建整体性周边安全战略,提升中国对周边安全的影响力,改善周边安全环境。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