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学者表示:数字化发展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017年11月22日 09: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22日第1336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琪

  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感到前所未有的担心。曾有研究预测,未来几十年将会有50%的工作岗位消失。面对这些担忧,11月1日,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威廉·埃基克森(William Echikson)在其官网上发表文章《互联网和工作——欧洲的巨大机遇》(The Internet and Jobs—A giant opportunity for Europe)提出,事实上,互联网创造的就业机会比它破坏的要多,而且新工作岗位提供了更多的报酬以及花费更少的体力。数字化推动了个性化制造,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全球市场。

  产生大量新工作岗位

  埃基克森提到,全球化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并未使整体经济活动受到负面影响,反而产生了更多新的工作岗位。这一发展趋势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发展过程极为相似。那时的新技术,如电灯、电话、内燃机、汽车等崛起,使得大规模的传统手工业工人感到担忧。但同时,工业化也开启了一个新的繁荣时代。尽管一些低端岗位被取代,但是受工业化发展影响,更多高端、高薪工作岗位应运而生。人们因此获得较高的收入,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最终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正如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研究员曼德尔·迈克尔(Mandel Michael)所言,数字化的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相似,数字化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普及,并产生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虽然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也加速了零售业的转型与创新。在新的电子商务、物流等岗位上,工人们获得更多收入,工作时间和地点也更加灵活。亚马逊、苹果、谷歌、脸书和微软等公司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创造就业机会。

  2017年5月,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虽然计算机无处不在,但它“摧毁”工作的能力相当有限。在21世纪的经济发展中,教育和健康等领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未来随着数字化普及到更多领域,将会有更多高技能、高薪职位被创造出来。

  新工作岗位更具灵活性

  这些新的工作岗位具有哪些特点?根据《纽约时报》报道,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其有关的网上销售、配送、仓储、采购、包装、物流等行业需要大批工人。这些岗位入职门槛较低,仅需要高中文凭和相关技能即可,是那些教育水平较低人群的最佳工作机会。同时,电子商务领域可以带动周边城市的物流业、运输业、仓储业的发展,其影响力远超过传统零售业。

  埃基克森还提到,数字化的发展使得数据中心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建设。与此同时,数据处理、工程师、食品服务、建筑和场地维修的需求也大量增加。目前,芬兰拥有多家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数据中心。据牛津大学报告估算,未来10年这些数据中心集群可以为芬兰每年创造3.2万至5万个工作岗位,经济利益将达到70亿—110亿欧元。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戴维·奥特尔(David Autor)对本报记者表示,共享经济领域中也存在很多新岗位,如优步汽车、爱彼迎房屋租赁等。据统计,法国25%的优步司机是之前从事出租车行业但失业已经一年以上的人群。优步的兴起为法国失业人群重新就业带来了新的平等机会。据麦肯锡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和欧洲有20%—30%的适龄工作人口属于自由职业者。相比从事传统工作的人,自由职业使人处于更快乐、更满意的工作状态。

  奥特尔还提到,新的科技公司以及手机应用程序开发行业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仅欧洲就有460万名电脑开发人员,美国拥有410万,科技公司在2016年创造的就业机会比2015年多2倍。巴黎、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马德里、巴塞罗那等城市都拥有大量的应用程序工作岗位。

  欧洲数字化发展存在巨大潜力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幅增加。埃基克森表示,到2020年底,全球将有500亿个设备需要连接到互联网中,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也呈指数级增长。但欧洲的数据中心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埃基克森解释道,欧盟单一数字市场战略还没有完成。欧洲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数据本地化法律以及诸多限制,导致数据分享、储存和流动还存在障碍。如果欧盟单一数字市场战略能够达成,数据可以在欧盟自由流通,那么欧洲将会成为世界上数字化发展最具潜力地区。

  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教授约翰·凡·雷南(John Van Reenen)对本报记者表示,欧洲人认为数字化发展会毁掉就业的想法是狭隘的。政策制定者应当取消保护传统工作岗位的政策,鼓励大家利用新的技术创造更多新工作岗位。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应当想方设法确保人们平稳过渡到新行业和新工作岗位中去。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