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作者的“贡献说明”待规范
2017年11月20日 09: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20日第1334期 作者:记者王悠然

  本报华盛顿11月18日电 (记者王悠然)一项研究提出,学术界需要就科研论文作者贡献的说明和判断方式展开讨论,使相关标准清晰化、统一化、规范化。

  在一篇科研论文中,人们总是根据署名前后顺序来判断多位作者对研究所作出的贡献,但这种判断方法具有局限性。近来,有的学术期刊开始要求投稿者提交作者贡献声明,具体说明每位作者的贡献。为考察这种新方法的效果如何,欧洲管理与工程学院战略研究副教授亨利·索尔曼(Henry Sauermann)和德国帕绍大学组织、技术管理与创业研究教授卡罗琳·索豪伊斯勒(Carolin H?覿ussler)开展了一项研究。两人合著的文章《作者身份与贡献披露》(Authorship and contribution disclosures)11月10日刊发于美国《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首先,两位学者分析了1.2万多篇论文的作者顺序与作者贡献声明之间的关系,以了解两者分别提供了哪些信息,并量化了基于作者顺序误判作者贡献的风险。结果显示,“顺序推断法”的误判风险对于某些类型的作者而言格外高;作者数量越多,此方法的误判风险越高。现有的作者贡献声明虽然说明了每位作者所作贡献的类型,但缺少关于每位作者贡献程度的信息,而这一信息可以从作者顺序上反映出来。作者贡献声明也不能清楚表明每一项贡献对于研究成功的重要性有多大。

  接下来,索尔曼和索豪伊斯勒采访了6000多位近些年刊发的论文的通讯作者,以考察作者贡献声明的写作和使用方式。结果显示,论文评议者虽然认为作者贡献声明有助于了解每位作者的专长及对该研究的贡献,但他们仍依据作者顺序来推断每位作者的贡献多少、哪位作者贡献最大。只有少数受访者认为作者贡献声明比作者顺序更具参考性的原因可能是,并不是所有论文都附有作者贡献说明,且现有的作者贡献声明结构不统一、细节信息不足,有多种解读可能性。虽然许多受访者表示作者顺序有一定之规,且自己知道如何解读作者顺序,但通过进一步询问可以看出,这些排序和解读规则其实并不明确,至少没有明确到应有的程度,而且在不同学科领域中不一致。此外,科研人员对作者贡献声明的看法差异显著,资历较浅的学者明显比资深学者更重视贡献声明;有些学者赞成作者贡献声明应包含更多细节信息,有些学者担心这会妨碍团队合作。

  索尔曼表示,从此次研究可见,对于应如何说明和判断作者贡献,学术界的观点和做法不一。随着科研模式变化以及科研团队趋向于更多元化,这方面的问题会更加复杂,学术界应采取措施使相关流程清晰化。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