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学术创新受到限制
高校学术“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2017年10月27日 07: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27日第1318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琪

  10月20日,世界大学新闻网刊发文章称,印度的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Aligarh Muslim University)因存在严重的学术“近亲繁殖”(academic inbreeding)现象,已经对学校的学术环境、管理制度产生负面影响,而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广泛存在于印度的大学中。

  此类现象普遍存在

  学术“近亲繁殖”是指一些博士生在母校完成学业后,继续被该校聘用,担任教职工作。这种现象会妨碍学术创新,而且对“外来的”有能力的人才来说非常不公平。早前,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对印度10所大学进行审查,重点关注高校是否在金融、行政管理、学术自由方面存在违规和违法行为,结果查出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的学术“近亲繁殖”现象已经威胁到该校的学术自由和行政管理。报告中提到,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在招聘中,更青睐本校的毕业生。即便少部分“局外人”被聘用,其之后的学术生涯也会遭到不公平对待。同时,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的很多院系和研究机构都被按照种族、种姓和语言划分的不同组群所管理。权力大的一组完全支配整个院系,与此同时,还有多个小组为了争夺院系“控制权”发生冲突。对院系具有控制权的一组完全掌控着新员工招聘等事务,因此他们不论应聘者的能力如何,只会关注应聘者是否顺从自己以及是否为本校毕业生,以此来决定他们能否被录用。在这种情形下,学术“近亲繁殖”只会破坏学术氛围,阻碍学术自由。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只是学术“近亲繁殖”比较严重的一个例子,早在2003年,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就已经给各所大学发出提醒禁止学术“近亲繁殖”,但直到现在仍未有任何改变。

  印度很多高校都存在学术“近亲繁殖”的现象,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的报告警告,学术“近亲繁殖”的现象已经摧毁了印度很多大学院系的发展根基,同时建议大学为了更加多元化地发展,应该取消自行招聘制度。

  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2015年,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机构研究中心主任玛利亚·M.尤德克维奇(Maria M. Yudkevich)与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等人,在其合著的《高等教育的学术“近亲繁殖”与流动性:全球视野》一书中就提到学术 “近亲繁殖”并非印度特有,这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可以看到。

  尤德克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某些大学对学术“近亲繁殖”的解读是,为了学术发展,学校培养出符合本校要求的人才,这些人比那些“局外人”更适合教职岗位。但是根据研究,有确凿证据显示,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近亲”教员比“外部”教员研究成果少,研究质量偏低,缺乏学术创新。学术“近亲繁殖”还会对整个学术体系产生负面的影响。

  尤德克维奇表示,学术“近亲繁殖”限制了人才的竞争与流动,还会固化学术文化氛围,同时也让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延续到大学中。印度社会不平等现象无处不在,如果它继续渗透到大学中,只会让印度的大学在全球大学排名中失去竞争力。

  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副主任劳拉·朗布利(Laura Rumbley)对本报记者表示,国际上通常把“纯学术近亲繁殖”(pure inbreds)、“银带学术”(silver-corded academics)与“移动的近亲繁殖”(mobile inbreds)区分来对待。“银带学术”是指学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不是在母校,但后来回到母校任职。“移动的近亲繁殖”是指学生在博士阶段转到另外的学校,或是博士后期间转到另外的学校,之后再回到母校任职。后两种状态都比纯学术“近亲繁殖”好,因为学生在外面锻炼后,得到更多的经验,是值得提倡的。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