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辨析经济史学科属性
2017年09月20日 08: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20日第1296期 作者: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悠然

  在各国高校,经济史研究或被归入经济学系,或被归入历史学系。不同学科设置下,经济史研究的侧重点亦有所不同。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马尔戈(Robert A. Margo)提出,20世纪后半叶以来,美国经济史研究逐渐与经济学相融合,而从当前科研人员的“职业行为”来看,经济史研究的经济学“属性”要远高于历史学“属性”。

  培养方式和就业路径趋近

  马尔戈对本报记者说,过去几十年里,经济史学家与经济学家的身份区别日渐模糊。一些知名经济史学家在经济学其他领域颇有建树,其他领域经济学家也会进行经济史研究。而美国经济学会委员会和主流经济学期刊编委会的成员,以及主要经济学奖项获奖者中,更是不乏经济史学家的身影。

  经济史学家与其他领域经济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没有显著差异,至少就高校经济学系的学者而言,经济史学家大多持有经济学博士学位,而他们所接受的训练也与其他领域经济学家相同。例如,经济史专业博士生必须定期在同行评议的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最好是声誉较高的综合性经济学期刊,如《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经济学季刊》等。事实上,期刊论文是经济学学科求职、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专著是历史学学科最主要的研究成果。学位在望时,经济史专业博士生会以职业经济学家作为求职方向,例如从经济学助理教授起步,谋求高校终身教职。初出茅庐的经济史学者也会力争同时在经济史领域学术会议与其他综合性经济学学术会议上“崭露头角”。

  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类似

  马尔戈在其最新研究中,从两个角度定量考察了美国学术界经济史研究融于经济学的趋势。

  首先,他使用学术搜索引擎检索了1950—2010年5个学术期刊全部刊发论文中出现的计量经济学词汇,如“系数”、“多元概率比”、“标准误差”等出现的次数。这5个期刊是《经济史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JEH)、《美国经济评论》(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ER)、《经济史探索》(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EEH)、《产业与劳动关系评论》(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ILRR)、《人力资源杂志》(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JHR)。结果显示,所有期刊论文中都出现了更多计量经济学词汇;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AER刊发论文中计量经济学词汇明显增加,对EEH、JHR而言,这一快速增长期发生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对ILRR而言发生在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对JEH而言发生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这说明经济史研究领域与经济学学科整体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步调大致趋同。

  其次,马尔戈考察了若干知名经济史学家在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的第一个十年里(总体时间跨度为1950—2009年)发表期刊论文和专著的情况。结果显示,各代经济史学家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总数没有明显变化,在综合性经济学期刊上发文数量增加,在经济史研究期刊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期刊上发文数量减少,专著出版数量减少。这些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2000年后发生结构性转变——2000—2009年刊发于经济史研究期刊、社会科学其他学科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以及专著数量明显少于前几个十年。也就是说,经济史学家研究成果的发表模式已经逐步和经济学家趋同。

  马尔戈认为,上述趋势出现可归因于三大因素。第一,随着二战后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各国经济学界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历史发展进程的研究需求上升,以期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有效建议,并为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事实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掀起的“计量经济史革命”满足了这一需求。当时较有建树的经济史学家多是历史学家出身,对经济学理论了解较少,不擅长数据处理,因此,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Fogel)、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威廉·帕克(William Parker)、斯坦利·恩格曼(Stanley Engerman)等学者倡导在经济史研究中加强计量经济模型和实证研究的运用。第二,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上,资深学者训练年轻学者,并评估后者是否有资格获得终身教职、得到提拔,后者则根据前者的要求和建议调整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研究方向。在这种机制下,就职于经济学系的经济史学家为使自身符合经济学学科的升职条件,专业实践将与其他领域经济学家逐渐接近。第三,当前经济学专业博士生都经过了针对特定能力和资质的严格选拔,如高等数学和定量研究技能等,而这些技能在历史学学科内的重要性并不突出。

  经济史研究热潮持续

  对于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未来,马尔戈认为,经济史和其他一些较小的经济学分支领域都面临着人才断代的挑战。尽管许多经济学家或多或少涉足了经济史研究,但纯粹的经济史专家数量并不多,他们退休后未必会有年轻一代学者及时补位。而在较大的经济学分支领域,如宏观经济学,“接班人”数量充足。经济史学家身份流动性较强,他们不断游走于历史问题与现代经济问题之间,例如马尔戈本人的研究领域除经济史外,还有城市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随着开展经济史研究的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对纯粹的经济史专家的市场需求便有所下降。

  随着经济史研究进一步融于经济学,经济史或被并入其他领域。一种可能前景是,经济史作为一个单独研究领域消失,但其内容仍是经济学的一部分,针对特定经济领域的历史研究将由该领域内的专家完成。例如,劳动经济学家研究退休制度的演变,宏观经济学家研究历史上的重大经济衰退期,发展经济学家研究早期工业化,公共经济学家研究税收和政府支出的历史等。同理,高校经济学课程列表中或许不会出现经济通史,但经济学各个分支领域将单独涉及本领域的历史。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冉·阿布拉米斯基(Ran Abramitzky)认为,即使经济史研究今后仍是一个较小的经济学分支领域,它的繁荣也将持续。这得益于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可用的高质量微观层级历史数据大大增加,学者可利用计算机将定性信息转化为定量数据,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成本也在降低。这些进展格外有助于需要微观数据和长期视角等问题的研究,如代际流动性、历史事件和政策的长期影响,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地将历史作为自然实验以探究经济问题。马尔戈谈到,经济史研究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家日益认识到历史证据对当今重大政策问题具有启示作用,发生于遥远过去的事件能长久地影响着今天的经济形势。尽管美国历史学界的研究重点已经远离经济史,转向文化史学,但过去十年里经济学界重新燃起了对经济史的兴趣,并聚焦于“资本主义史”。

  (本报华盛顿9月18日电)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