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发布2017年度全球软实力排名报告
加强国际合作有助于提升软实力
2017年07月21日 07: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21日第1253期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姜红

  当地时间7月18日,英国波特兰公关公司(Portland)举行了2017年度《软实力30强:2017年全球软实力排名》(The Soft Power 30: A Global Ranking of Soft Power 2017)研究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

  会上,报告作者江奈生·麦克格罗瑞(Jonathan McClory)表示,全球经济、政治、军事与软实力的再平衡,出现了显著加速。这既表现在全球地缘政治的动态变化,如美中关系、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英国“脱欧”等,也表现在权力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及非传统外交的出现。此外,随着数字化革命兴起,数字外交越来越具影响力。

  麦克格罗瑞表示,报告的重要发现包括:欧洲大多数国家的软实力排名有所上升或得以保持;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导致美国有所孤立;亚洲国家的软实力逐步提升。

  中国软实力持续提升

  报告通过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国软实力进行了评分,其中客观指标占比70%,包括政府治理、企业、参与度、教育等方面;主观指标占比30%,包括饮食、文化、宜居性等方面。相关主观数据由研究人员对25个国家的11000人进行调查、收集。

  报告显示,中国由2016年第28位上升至2017年第25位。麦克格罗瑞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很多客观指标方面,中国均有所提高;在主观指标方面,中国得分也有提高。他说,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促使中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法国驻英国大使白林(Sylvie Bermann)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硬实力的提升,中国软实力也在加强。全球已经出现学习中文的浪潮,不仅在孔子学院,而且在世界各地很多学校、高等院校中都是如此。人们对中国文化和文明很感兴趣,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中国硬实力的提升有很大关系。

  “中国正成为最热衷于谈论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国家之一,我们非常欢迎中国的这一做法。”英国前驻黎巴嫩大使汤姆·弗莱彻(Tom Fletcher)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气候变化、移民等重大国际事务的讨论方面,人们都期望中国参与。中国在世界发挥更多领导作用将会提升中国软实力。

  白林认为,中国对于抗击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全球化等问题的声明非常重要,持续在上述方面作出努力、肩负起大国责任,中国软实力还会持续提升。中国若要持续提升软实力,与世界进行更多互动非常关键。

  “美国优先”导致“美国孤立”

  美国的软实力排名由2016年的第1位下降为2017年的第3位。与会专家认为,除了美国相对走向衰落外,特朗普的“排外”态度是美国软实力受损的直接原因。

  美国国务院前发言人詹姆斯·鲁宾(James Rubin)在会上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谓是“惧怕性执政”:他惧怕移民、惧怕恐怖主义、惧怕在谈判桌上进行贸易谈判等。

  白林表示,相对而言,随着其他大国的崛起,美国在世界的重要性较以往有所降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于美国软实力的下降有直接影响,其“美国优先”的理念导致“美国孤立”,美国软实力因而受损。麦克格罗瑞表示,没有人希望其合作者只关注自身利益。

  “我们期待美国能够促使世界达成共识,而不是制造分裂。而我不确定特朗普是否是正确的人选。”弗莱彻说。

  英“脱欧”激励欧洲再发力

  波特兰公关公司发布的2016年度研究报告显示,亚洲国家软实力排名提升,欧洲国家排名下降。2017年度报告则显示,亚洲国家软实力仍在增强,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排名也得以维持或提升。

  麦克格罗瑞说,亚洲软实力在提高,而欧洲亦然。欧洲大多数国家软实力排名有所回升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欧洲经济逐渐复苏,欧洲展现出更多信心,更加明确做事的目标。欧洲一度被民粹主义的乌云笼罩,然而,现在这种现象正在改观,这从2017年荷兰大选与法国大选的结果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此次,法国由2016年的第5位跃升至第1位。白林认为,法国排在第1位,除了文化等因素外,很重要的原因是马克龙当选为法国总统。马克龙积极与世界接触,与英语世界互动,这些都有助于法国提升软实力。麦克格罗瑞表示,法国总统马克龙具有全球视野,因而在国际上颇受欢迎。

  弗莱彻表示,欧洲软实力的提升,一方面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当选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处于更加强有力的地位。从一定程度而言,英国决定“脱欧”也促使欧盟出现反弹,欧洲更加发力,不再将一些事情视为理所当然。

  尽管英国已经启动“脱欧”程序,但其在此次排名中维持第2位。弗莱彻认为,“脱欧”对英国的软实力带来了挑战,但是英国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依然在发挥作用,如英国高等教育,在世界广受欢迎的书籍、音乐等。虽然英国“脱欧”使其高等教育面临失去欧盟研究经费支持的风险,但高等教育是英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品牌,将受到保护和支持。如果有必要,希望高等教育机构能够找到其他经费来源,以维持自身的领先地位。对于英国创意产业而言,“脱欧”带来的挑战会更大。英国若要将软实力保持在前三位,需要更加努力。

  (本报伦敦7月19日电)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