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研究发现:支持再分配与人类心理活动有关
2017年07月21日 07: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21日第1253期 作者:记者王悠然

  本报华盛顿7月19日电 (记者王悠然)一项新研究发现,人们对经济再分配的支持,源于同情心、自我利益、嫉妒心,而非对公平的喜好。

  7月1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刊发了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以色列、荷兰多所高校研究人员合著的论文《人们支持再分配源于同情心、嫉妒心、自利,而非喜好公平》(Support for redistribution is shaped by compassion, envy, and self-interest, but not a taste for fairness)。作者介绍说,对于人们为何支持经济再分配,学术界有多种假设。例如,道德上对不平等的厌恶,或者受到经由文化传播的某些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同化。但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一直与比自己富裕或贫穷的人打交道,由此形成了驱使人在给予、获取、分享情境下有效行动的神经系统。进化后的人类心理会忽略现代经济再分配政策的各种复杂要素,而在一个更简单的心理模式下看待再分配问题。这个心理模式中有包括自己、更富裕的人、更贫穷的人在内的原型角色,及其对应的动机。

  人类祖先生活的世界没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他们能从互相帮助、弥补各自缺陷中获益。例如,如果一个人的邻居正在遭受饥饿,而这个人有多余的食物,他会分给邻居一些食物并能救其一命;当处境调转时,邻居又能救这个人。这种进化动态造就了向需要帮助者伸出援手的自发动机,支配它的情感是同情心。同时,人们也看重自己和家庭的福利,这就产生了自利动机,毫不考虑自己和家庭福利的人在进化过程中会被淘汰掉。自利或许限制了同情心的程度,提升了人们对他人所有之物的欲望。而另一个起作用的动机是对更富裕者的嫉妒心。人们有时为了削弱敌人的优势,宁可伤害第三方甚至自己。嫉妒心及其带来的恶意对社会具有毁灭性,但在存在零和竞争游戏的远古世界中,也有其道理。现代人对富人和穷人的看法背后,是支配人类祖先与更富裕的人、更贫穷的人互动时的动机。因此,一个人如何看待再分配取决于他的同情心、嫉妒心、期望自己从再分配中获利的程度。

  为验证这一理论,研究人员向来自美国、英国、印度、以色列的参与者询问了他们是否支持再分配,并测量了他们的同情心、嫉妒心、自利倾向,以及对公平的喜好。结果显示,同情心更强、嫉妒心更强、更期待从再分配中获利的人,对再分配的支持度更高,而对公平的喜好则无法预测对再分配的态度。四个国家的参与者皆如此。研究人员认为,“公平”定义较模糊,甚至有时自相矛盾,不同于此次研究定义的“公平”或许对于人们再分配所持的态度仍有影响。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