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有利于规划城市发展
2017年04月28日 09: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4月28日第1196期 作者:本报记者 侯丽

  4月26日,“对话”官网发表澳大利亚学者文章称,城市系统已经运转了很多年,但现在有些城市已经不再是安全的、健康的、有效率的和公平的,人们有必要对城市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

  从整体重新设计城市

  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设计研究者古拉斯·史蒂文斯(Nicholas Stevens)称,目前在城市里居住的人们慢性病高发,交通拥堵增加。在全球许多国家,这种情况已经到达历史顶峰,并在持续恶化。“人们亟须对城市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

  史蒂文斯称,城市具有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Complex sociotechnical systems),如道路、建筑和公园等城市福利,一系列的城市设定使之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可以用认知工作分析(Cognitive Work Analysis)来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从城市的整体而不是局部来重新认知并设计城市。”

  了解城市系统的广泛意义

  人们追求更好的城市系统已有很长一段历史,如沃尔特·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istaller)的“中心位置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查尔斯·林德布卢姆(Charles Lindblom)的“渐进决策科学”(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花园城市运动”(garden city movement),欧内斯特·伯吉斯(Ernest Burgess)的“同心区模型”(concentric zone model)等,这些理论从不同层面让我们更好地接近人们心中完美的城市形象。

  然而,城市并没有按着人们最初的设想成为宜居之地,城市规划理论也在适应新的时代步伐。史蒂文斯表示,近年来的城市理论更强调为城市结构提供指导性方案,在这样一个城市结构里,人们需要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基础设施更加高效,城市发展更值得期待。比如澳大利亚“新城市主义协会”(The C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倡导通过“步行城市”(walkable urban)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城市交通导向需考虑到商业、住宅、社区设施与公共交通的便利连接。

  “如今我们已认识并接受应创建更有创造力、更智慧和更知性的城市,城市应更加关注人类资源、社会资本、教育、创新、交流和数字技术等。显然,当前承担更广泛意义的城市系统需要被人们所了解。”史蒂文斯表示。

  实现更好居住的目标

  澳大利亚人机工程教授保罗·萨蒙(Paul Salmon)表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complex sociotechnical systems),在社会系统和科技系统的支持下,这一技术系统要优化人类、科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萨蒙认为,对城市的认知工作分析需要关注城市各因素之间互相的约束关系,而不仅仅是关注某个具体目标的实现。这个概念是基于将约束明确化而建立的。整个城市应该由不同的工作领域互相连接而成为一个整体。

  萨蒙认为,要使城市运作系统更加现代化,需从五个层面开展工作,具体包括模型描述(model describes)、目标(purposes)、价值(values)、优先级(priorities)以及执行的活动(activities)。通过这五个方面的整合,使得城市中具体的实物能够按照城市所需的服务运转起来。举例而言,在人行道设计艺术长廊,既可作为地标性建筑,又能承担与过路者交流的角色。传统路标也有类似的属性,但艺术长廊的不同之处在于,独特性使其更易辨识,而且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互动功能。其结果是,不但提升了人们对于城市街道的认知能力,并让人们对环境感受更加熟悉和安全,促使社区交流更加“舒适”。

  萨蒙表示,将城市区域变成更好的社交场所,这就是新城市设计的贡献所在。设计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考验城市规划者如何将城市功能与环境进行更好地整合,且因之实现更好的居住目标。

  澳大利亚有关学者评价称,在世界快速变化过程中,超大型城市要转变成智慧城市,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对城市认识方式的改变,由此才能处理好城市中日趋复杂的技术系统、环境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正如史蒂文斯所表达的,政策制定者、城市设计者和社区应该共同理解人类、科技和环境的复杂关系,这是创建更好城市的前提,否则,人们只能看到一个个城市因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功能而不堪重负。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