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学者表示中国推动非洲向工业化经济体转型
2016年11月02日 09: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2日第1079期 作者:记者王俊美

  本报讯 (记者王俊美)10月21日,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伊恩·泰勒(Ian Taylor)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谈及中国“新常态”对非洲的影响。

  泰勒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对国内经济的再平衡,同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阶段。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各国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泰勒表示,自2000年以来,非洲经济的增长很明显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密不可分,中国的需求成为其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然而,目前中国开始重新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构建消费型经济体系。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总体进口量不断呈下降趋势,非洲不可避免成为中国减少进口的地区之一。

  泰勒认为,非洲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受到金砖国家等发展的影响。然而,根据世界银行的预计,2015—2025年,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降至2.5%,因此,如果非洲过度依赖金砖国家进口其大宗商品,将不利于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

  在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过程中,中国对非经济政策也开始发生转变。泰勒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中国在非洲投资的重点领域。中非将共同打造基础设施建设“三大网络”,即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

  随着中国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将支持合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非洲转移,推动非洲各国向工业化经济体转型。泰勒表示,2015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中国宣布援助非洲600亿美元,设立首批资金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由外汇储备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出资。2016年1月7日,“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完成注册,起步运作,主要投资于非洲地区制造业、高新技术、农业、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和金融合作等领域,优化投融资结构。

  泰勒表示,中国列出了几个非洲国家作为工业化合作的示范国家,其中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南非将作为非洲工业化进程开始的重要基础。中国在这些示范国家所做的工作包括建设示范区域,将铁路、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同时构建经济产业带,进一步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入工业化发展进程。

  在提到一系列中国对非政策时,泰勒表示,这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加强了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关系。泰勒表示,总体来看,中非合作的机遇大于挑战,但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中国应进一步推进对非政策的实施。

责任编辑:韩慧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