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医疗信息“开放存取”是方向
传统健康数据私有性不利医学研究
2016年08月01日 08: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8月1日第1019期 作者: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日,《自然》官网发文表示,健康数据私有化问题有损医疗研究,全球应注重健康数据的分享,利用科技或许能解决这一难题。

  文章提到,随着科技因素越来越多地进入医疗健康管理领域,科学家更希望科技能够助力医疗研究,但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除非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并分享大量的医疗信息,否则医疗研究人员将遇到一种显而易见的“研究壁垒”。

  这种壁垒源于长期以来的一种医疗伦理问题的讨论,即人们的健康档案是否可以公开?目前,世界绝大部分医院及医疗机构已将病人档案数字化,形成数字健康档案。除了所患病症外,这些档案往往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住址、生活习惯、工作单位等私密信息,大部分情况下,医疗机构不被允许泄露人们的私密医疗信息,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科技更方便数据统计分析的当下,医疗研究需要有更快速的发展,研究人员如何获取大量真实的个案信息并进行医学研究是目前的一大难题。

  目前,现在已有相关手机软件面世,这些软件可以随时检测到使用者的健康信息,甚至包括地理位置、饮食习惯等有利于医疗研究的数据。这些数据会被实时且海量上传。由于隐藏了个人的其他社会信息,人们很愿意分享个人健康数据并通过反馈进一步检测或评估自身健康状况。这一方式解决了个人医疗信息私密性与数据公开获取之间的矛盾。据了解,科技界与医疗界接下来将有更多的合作,而关于健康医疗信息更大范围的“开放存取”是重要方向。

  (侯丽/编译)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