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同情支持中国的伟大作家
2015年05月22日 07: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22日第741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真

  【核心提示】日前,《马克·吐温在中国》一书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菲什金表示,马克·吐温的社会批判给他招来了一些不明就里的美国民众的敌意,但他对中国人及美国华人的同情和尊重是他在中国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很少会有哪位作家像马克·吐温一样,被视作典型美国作家中屈指可数的代表。其作品为他在世界赢得了文学声誉,在中国也广受欢迎,仅《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有近百种译本。

  日前,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香港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学者黎雪莲(Selina Lai-Henderson)的新书《马克·吐温在中国》(Mark Twain in China),该书向人们展示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对中国人和在美华人所经历的事件作出的反应,以及他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对他及其作品的评价等,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反映了马克·吐温的影响力。

  坚决谴责列强入侵中国

  1900年10月,在欧洲旅居约十年之后,马克·吐温回到美国,他当时已在大西洋两岸名声远扬,成为国家的英雄人物。他的回国受到热烈欢迎,他被奉为文学界领袖。报纸对其大加夸赞,称他是“文学界最勇敢的作家”。

  黎雪莲表示,正当作家、记者们都期待着这位幽默大师为美国的读者带来风趣的故事或旅行奇闻时,马克·吐温却出人意料地在归国后不久发表了一则政治言论。10月16日,他对《哈伯周刊》的记者说道:“我是一名反帝国主义者,我反对将鹰爪伸向其他国土”。

  一个月后,马克·吐温又发表言论,反对外国列强对中国东北的入侵,并对反对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表示支持。

  1901年,马克·吐温担任了由他帮助成立的美国反帝国主义联盟(American Anti-Imperialist League)副主席,联盟成员包括作家简·亚当斯(Jane Addams)、安布罗斯·贝尔士(Ambrose Bierce)以及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等,并一直担任该职务直至去世。

  强烈抨击歧视美国华人

  斯坦福大学英语教授、美国研究项目主任谢莉·费希尔·菲什金(Shelley Fisher Fishkin)表示,马克·吐温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开始撰写关于种族主义的文章,他震惊于所目睹的对华歧视和反华暴力行径,开始对此撰写讽刺文章,抨击美国华人受到不公平待遇以及白人优越论,成为美国最有力的反种族主义作家之一。

  马克·吐温从小生活在实施奴隶制的美国南方,被灌输了强烈的保守主义和白人至上的观点。17岁时,他离开密苏里州,并开始遇到不同的人种,但当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在非白人群体中应如何定位。

  后来马克·吐温前往西部,在旧金山他第一次看到警察对华人的压迫,同时人们对此现象的熟视无睹更让年轻的马克·吐温受到强烈的冲击,他开始反思共和政体与种族歧视之间的关系。1870年,他义愤填膺地针对旧金山街头人们向一名华人扔石块发表了评论。这也促使他反思种族主义的本质和复杂性,不再仅仅局限于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矛盾,还有在美国、乃至世界上的其他各个种族。

  欧洲旅居结束返回美国之前,马克·吐温还去了斐济、锡兰、印度、南非等地举办世界巡回讲座。这些游历恰逢英国殖民西印度群岛、印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以及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殖民非洲和远东地区。海外经历让他看到更多帝国主义恶行,使他重新思考霸权主义问题,并从一个更加批判性的、全球化的视角思考作为一个美国人的意义。尤其是美国在美西战争获胜之后对古巴、关岛、波多黎各、菲律宾进行殖民控制,以及加入八国联军在中国“助”清朝廷打压义和团运动,马克·吐温更是感到失望和幻灭,在19世纪末他成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主要批评家。

  赢得鲁迅老舍充分肯定

  菲什金表示,马克·吐温的社会批判给他招来了一些不明就里的美国民众的敌意,但他对中国人及美国华人的同情和尊重是他在中国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黎雪莲介绍,事实上,马克·吐温只是通过国外的一些报道对义和团有些许了解。尽管如此,他称自己是“义和团成员”,所反映出的是其可贵的精神品质。他就像其笔下的哈克贝利·费恩一样,跟随的是他“健康的内心”而不是“被扭曲的道德观”,勇敢发声谴责美国国内的种族主义以及对外的干涉。

  马克·吐温在众多场合为中国人辩护,因此受到中国学者和读者深深的崇敬。鲁迅先生曾为马克·吐温的《夏娃日记》中译本写过小引,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他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生活的缘故了。因为这一点点的反抗,就使现在新土地里的儿童,还笑道:玛克·土温是我们的。”1960年,老舍在马克·吐温去世50周年之际发表讲话,称赞他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名活跃的社会批评家,而不仅仅是一个讲笑话的人物。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文学、文化研究与创意写作教授,《马克·吐温在中国》审稿人罗伯·威尔逊(Rob Wilson)表示,马克·吐温是一位高产、流传度广、影响力大的作家,尤其是在当下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国际框架中,他对种族关系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理解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就《马克·吐温在中国》,威尔逊表示,这一研究著作将给世界上更多的跨国文学、文化研究者以启示,并将再次引起人们对马克·吐温作品进行研读的兴趣。

  菲什金表示,该书对于了解马克·吐温这位跨国性的文学人物、帮助人们理解他对中国的兴趣以及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有重要意义,也为学者研究美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文化效应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