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路漫漫
聚焦中东欧国家转型25周年
2014年10月22日 07: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22日第659期 作者:本报记者 白乐

  10月16—17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论坛”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承办,60余位中外学者出席。2014年正逢中东欧国家转型25周年,也是欧盟东扩10周年。在过去25年中,中东欧国家积累了哪些转型经验?对欧洲战略格局及地缘政治版图有着何种影响?在取得进展与成就的同时,中东欧国家的转型是否依然存在隐忧?围绕上述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外学者。

  转型进程不断深化

  20世纪80年代末起,欧洲进入了大转型时代。中东欧国家也随之走上了全新的发展之路。25年来,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及对外关系等领域不断推进转型。斯洛伐克泛欧大学教授扬·恰尔诺古尔斯基对记者表示,在法律方面,中东欧国家转型引入欧盟先进的法律体系,以统一标准规范政治体制及经贸关系等;在经济方面,从原有的中央计划经济原则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0年来,大部分中东欧国家通过加入欧盟,转型进程进一步深化,并不断提升在欧洲和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恰尔诺古尔斯基表示,欧盟为中东欧国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平稳合理的经济结构,并通过提供就业等方式减少了其地区内部的社会问题。

  另外,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受当前欧债危机的影响,欧元区今年二季度环比经济增速陷入了停滞,然而,中东欧的欧盟国家今年上半年都有明显回升,大多在2%—3%之间。尽管发展欠缺平衡,但整个地区已走出衰退和低迷状态,处于复苏和上升阶段。

  “回归欧洲”进程存差异

  随着雅尔塔体系的终结,欧洲一体化运动不断加速和壮大。中东欧国家也普遍将“回归欧洲”作为政治目标。目前,中东欧大多数国家已加入了北约和欧盟。然而,各国的转轨进程存在较大差异。靠近西欧的一些国家受传统老牌欧洲发达市场经济影响较大,如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被誉为转型优等生。而独联体国家则受到不同条件的影响,转型进程相对较缓。由于西巴尔干半岛的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历史遗留问题众多,因此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表现不如其他中东欧国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洪起表示,从2003年开始,欧盟正式对西巴尔干国家推出入盟计划,经过长达十年的谈判,克罗地亚于去年7月加入欧盟,成为第28个成员国。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陆续获得欧盟成员候选国资格,西巴尔干国家迎来了中长期的入盟发展。前不久,欧盟发布关于西巴尔干半岛入盟政策的报告,对该地区发展总体持包容态度,然而也有许多批评声音,认为阿尔巴尼亚缺乏合作对话的诚意,需加强政治改革。另外,在克罗地亚加入欧盟之后,欧盟在西巴尔干半岛扩大的步伐也将放慢。

  欧盟态度的愈加谨慎及标准的愈加严格将使下轮欧盟阵容扩大期推迟到2025年至2030年。巴尔干半岛欧盟成员候选国后续谈判将更具挑战性,也更为激烈。

  真正融入欧洲仍面临深层次问题

  “回归欧洲”加速了中东欧国家的转型进程。然而,“回归欧洲”能否使中东欧国家实现实际意义上的赶超,中东欧民族追求的欧洲身份认同是否是一种“理性回归”等问题仍值得审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东欧室主任朱晓中研究员对记者称,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从文明方面看,“回归欧洲”被看作是认同历史文化的表现;从经济方面看,它们把欧盟视为经济繁荣的经济联合体,希望通过加入这一共同体来实现其经济现代化的理想,更快地推动经济转轨并缩小同西欧国家经济水平的差距;从国际视角看,“回归欧洲”表达了中东欧国家希望加入西欧现有的组织和多边机构的愿望。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亚洲与远东研究中心主任德拉加娜·米特洛维奇认为,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不等同于简单的“西化”过程。欧盟东扩十年来,中东欧和欧盟双方都获得了巨大利益。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促使欧盟调整扩大机制战略,建立统一欧洲的梦想成为具体行动;而中东欧国家也通过加入欧盟实现融入国际政治主流的目标。因此,在一个可预见的未来,欧盟作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典型,对中东欧国家尤其是西巴尔干国家仍具很大吸引力。

  然而,解决融入新机制的磨合期矛盾,在发言权、理念、心态等方面真正融入欧洲,是这些国家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米特洛维奇说,入盟时间不一致,对欧盟期望值过高,欧盟成员国之间声音不尽统一等,对中东欧地区社会发展造成严峻挑战,这些国家开始重新认识欧洲。另外,乌克兰危机将中东欧国家卷入了美欧和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中,如何有效地应对危机是中东欧国家应该深刻思索的问题。中东欧国家的未来发展最终还将取决于欧盟的总体发展趋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赶超,仍需中东欧国家在国家实力、外交视野等方面继续探索。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