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曼 辛聪 郭盈秀 陈幼贞:前瞻记忆重复执行错误的加工机制
2018年11月12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12日第1572期 作者:张曼曼 辛聪 郭盈秀 陈幼贞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指在特定的时间或者情境下执行事先计划好的事件或活动的记忆,例如在规定的时间去医院体检或者考试时记得带准考证等。该领域的研究多关注在恰当的时机执行意向行为的能力,近年来研究重心逐渐移到记忆错误现象方面,特别是前瞻记忆重复执行错误(commission errors)。目前学界对于重复执行错误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总体来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前瞻记忆意向已经完成,个体错误地重复执行原目标意向的行为;二是前瞻记忆任务完成之后仍然重复执行前瞻反应,且对原前瞻记忆目标反应变慢的现象。前瞻记忆重复执行错误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乃至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前瞻记忆重复执行错误的研究范式是在前瞻记忆范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斯库林(Scullin M. K.)等人首次使用重复执行范式,该范式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瞻记忆激活阶段,在该阶段除了执行进行中任务(如词汇判断任务,真词按F键,假词按J键),当前瞻记忆目标词出现时,被试还需要执行特定的按键反应(如按Q键)。第二阶段为前瞻记忆完成阶段,在该阶段前瞻记忆任务已经结束,对所有的试次都只需执行进行中任务。

  根据重复执行错误是否受意向提取和执行之间延迟间隔的影响,又可以分为提取执行前瞻记忆范式和延迟执行前瞻记忆范式。早期的重复执行错误研究使用的是提取执行前瞻记忆范式。在该范式中,意向在被提取之后便被立刻执行。之后很多学者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意向被提取之后通常并不能被立即执行,而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延迟,由此瓦尔泽(Walser M.)等人进行了延迟执行前瞻记忆的研究。

  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主要涉及预备注意和记忆加工理论(the preparatory attentional and memory process,PAM)、多重加工理论(multiprocess theory)以及动态多重加工理论等,它们都认为对前瞻记忆目标词的加工存在自动加工和监控加工两种可能。而前瞻记忆任务完成之后,有两个机制可解释重复执行错误:自动提取和认知控制,后者包括监控加工和抑制加工的观点。自动提取和认知控制都认为不能抑制激活的前瞻记忆反应会导致重复执行错误的出现,二者的区别是前瞻记忆反应被激活的方式。

  自动加工

  自动加工的观点认为,前瞻记忆任务完成之后,个体不再积极投入认知资源监控目标词,但线索和行为之间的强联结导致个体看到原前瞻记忆目标时会自动提取前瞻记忆意向。斯科特(Lain A.Scott)发现在前瞻记忆完成阶段,个体对原前瞻记忆相关区域和无关区域的注视点和注视时间没有差异,支持了重复执行错误自动提取的观点。

  自动提取加工也可以解释延迟执行范式中的前瞻记忆重复执行错误。沙佩尔(Schaper P.)等人调查了延迟执行范式中的重复执行错误,分别设置了完成组(前瞻记忆激活阶段之后告诉被试前瞻记忆任务已经完成)、取消组(前瞻记忆任务编码之后告诉被试前瞻记忆任务已被取消、从未执行)、激活组以及控制组。结果发现,延迟期间并未出现监控,自动提取加工会增加完成组和取消组的重复执行错误,且取消组的重复执行错误多于完成组。然而,当增加了分心的操作后,取消组和完成组都没有出现重复执行错误,但是取消组受到了更多的前瞻记忆任务干扰。因此,重复执行错误的出现可能不仅是自动提取的结果,原意向的提取和执行之间的间隔可能也阻止了重复执行错误的发生。

  执行意向编码策略能够促进前瞻记忆重复执行错误的自动加工。通过执行意向编码可以增强前瞻记忆线索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自动加工,同时也会增加老年人和年轻人出现重复执行错误的比例,对老年人的影响更甚,因为消退前瞻记忆意向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认知负荷条件下的重复执行错误也是由于自动加工引起的。受认知负荷的影响,尽管是不恰当的情境,被试可能也会再次执行意向行为。因此,老年人和高认知负荷条件下的年轻人出现高重复执行错误比例可能是自动加工以及低效率的认知控制导致的。

  老化也是造成重复执行错误自动提取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化可能与执行控制的改变相联系。老年人通常不能稳定地自动提取前瞻记忆意向,并且认知控制能力受损,这都会导致重复执行错误。斯库林等人发现抑制控制能力差的老年人通常出现重复执行错误,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可能更容易自动激活原来的前瞻记忆意向,从而更容易自动执行重复错误。

  监控加工

  监控加工的观点认为,意向形成之后,有效地准备监控加工对于有意识地维持意向和搜寻适宜的目标环境是必需的。因此,如果监控加工在意向完成之后继续存在,将很难出现前瞻记忆的遗忘,进而导致重复执行错误。意向优势假设的观点与监控加工的观点类似,该观点认为编码的意向有更高的激活水平,意向完成之后会持续存在。瓦尔泽等人认为,对于不再相关的前瞻记忆线索诱发错误提取的程度,依赖于意向的持续激活水平以及个体是否对前瞻记忆意向施加了准备监控。

  品克(Pink J. E.)和多德森(Dodson C. S.)设置了两个阶段的词汇判断任务,这两个阶段嵌有不同的前瞻记忆目标词,且第二阶段包含第一阶段出现过的前瞻记忆目标词,要求被试只对当前阶段的前瞻记忆线索进行反应。结果发现,对于这两个阶段重复出现的前瞻记忆线索词,在第二阶段需要额外执行数字判断任务的被试比没有额外任务负荷的被试执行了更多的重复错误。资源监控失败可能导致了重复执行错误:因为被试需要记得这些线索词属于哪一阶段,对这些线索词的监控资源不足增加了重复执行错误的比例。

  重复执行错误监控加工的观点主要通过操作认知负荷进行解释,对前瞻记忆目标词以及不再相关的前瞻记忆目标词的持续监控会增加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减少正确提取意向的能力。然而,认知资源减少并不是重复执行错误产生的充分条件,当给年轻人施加认知负荷减少其认知资源时,并没有增加重复执行错误的比例,但老年人的重复执行错误比例上升,因此可以推测老化与监控加工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抑制加工

  抑制加工也需要消耗认知资源,该观点认为当遇到不再相关的前瞻记忆线索时,需要投入认知资源来抑制对其进行反应。因此,可用的认知资源越多,重复执行错误越少。斯库林等人发现,在提取执行范式中,当在完成阶段增加分心任务时,被试的重复执行错误变多,这是因为可用的认知资源减少,没有充足的认知资源可以用来抑制不再相关的前瞻记忆意向。

  抑制加工的观点关注意向提取阶段,而且需要投入认知资源判断提取的时机是否合适。

  沙佩尔等人认为,提取意向的时机对重复执行错误也很重要,高比例的前瞻记忆击中率总是伴随着高比例的重复执行错误率,因为意向被频繁提取,个体很难抑制执行意向,导致重复执行错误频繁出现。

  虽然大量的证据表明,重复执行错误的产生与前瞻记忆自动加工以及行为抑制失败相关,但是重复执行错误与前瞻记忆练习却没有直接相关。品克和多德森调查了习惯、非习惯和分心、无分心对重复执行错误的影响,结果发现习惯分心条件下的重复执行错误显著高于其他条件,表明抑制习惯的前瞻记忆反应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年轻人对不再相关的前瞻记忆线索的重复执行错误是由于抑制失败造成的,与执行控制能力和对线索词的混淆等因素无关。习惯条件下的重复执行错误并未显著多于其他条件,因为被试在练习条件下有更多的可用资源来抑制自动激活前瞻记忆反应。

  巴格(Bugg J. M.)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实验室任务中犯重复执行错误的老年人比没有犯重复执行错误的老年人抑制能力更差,因此可以推测老年人的重复执行错误与抑制能力相关。对于持续激活意向,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在不恰当的情境下产生重复执行错误,老年人更难在恰当情境做出恰当反应,这表明在自动加工的同时,老年人的抑制控制加工有所减弱。

  前瞻记忆重复执行错误的加工机制除了以上三种典型的理论解释,还有其他解释。如自动提取和认知控制的动态性,该观点认为重复执行错误的产生是自动提取和认知控制交互作用的结果,当认知控制能力弱时,自动提取加工占优势;当认知控制能力强时,自动提取加工占劣势。老年人的认知控制能力下降,因此当再次遇到前瞻记忆线索词时,他们更倾向于进行自动提取。另外,重复执行错误的产生也可能是自动提取和抑制失败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当遇到原来的前瞻记忆线索时,个体会自发想起原来的前瞻记忆任务,但是认知资源会有意识地阻止再次执行前瞻记忆反应,如果抑制失败就会导致重复执行错误的出现。如病人服药之后,再次看到药瓶,会无意识地提取服药的意向,认知资源就会出现来抑制这一意向,抑制失败则导致执行重复服药的行为。

  前瞻记忆重复执行错误的加工机制目前尚无定论,现有研究多关注其影响因素,缺少加工机制的系统研究。另外,该领域研究的重心是提取阶段以及前瞻记忆目标词的性质,缺乏对进行中任务难易程度的操作,当进行中任务比较复杂时,是否会增加重复执行错误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对前瞻记忆重复执行错误认知机制的深入探索,对于我们规避重复执行错误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