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彦坤 林燕媛:科学神话——心理学者对科学的误解
2018年02月27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27日第1399期 作者:麻彦坤 林燕媛

  渗透当代心理学发展的科学哲学大部分受到行为主义的影响,而行为主义是实证主义的衍生物。古典行为主义倡导的对可观察对象的严格限制和纯粹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已经被大部分当代心理学者所抛弃,然而,实证主义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一些心理学者深受实证主义影响,以至于无法自觉地组织思维,思想的建构无不打上实证主义的烙印。在心理学科学化的过程中,实证主义的影响是多方位、持久性的,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追求所谓的如何做“好科学”的谬误上,导致了对更富科学性研究成果的回避和忽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谬误被频繁地用在心理学的改革与教学过程中。将当代心理学中内隐的一些关于科学的神话凸显出来,有助于推动心理学者的意识觉醒。

  神话一:科学概念必须给出操作定义。

  布里奇曼提出的操作主义是逻辑实证主义意义证实理论的变形。关于操作定义有以下谬论:其一,每一个测量方法实际上定义了不同的概念。实践证明,一些意向性概念和其他基本科学概念无法如此定义,这一事实不仅会摧毁操作主义,甚至在科学层面上会摧毁整个的意义证实理论。但部分心理学者好像不关注这一问题,关于操作定义的主张依然盛行。其二,操作定义能提供并阐明意义。神话操作主义使得概念的意义问题尤其是理论意义被忽视。但在心理学中,操作定义的概念依旧被滥用,甚至没有人关心其字面可能产生的曲解和错误。其三,理论概念必须依据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进行操作定义。这一观点认为,理论概念只能成为数据或数据模型的概念,理论概念必须根据数据定义。任何不能用这种方式测量或定义的概念都被认为是没有经验内容的,与科学无关。相反,如果概念能以这种方式定义,就可以根据经验数据及模型对其意义加以详细说明。

  心理学拒绝严格的观察主义和简单的联结主义,但事实上借鉴于实证主义的操作主义观点依然与我们同行。操作定义的教条是最为有害的残余观点之一,虽然它对方法的关注与阐明具备有效的一面,但它过分强调已经过时的、令人怀疑的、严格的经验主义认识论。

  神话二:包含无法被测量的概念的理论是非科学的。

  在科学研究中,经验的作用是检验理论,进而决定哪些理论应该被推崇,哪些不能。这些检验最终必须产生于可测量的、可检测的、可分类的事件对象或性质,但有些经验观察可能是理论中永远都不可能提及的现象。这些现象可能远离理论自身,但如果理论是正确的话,这些现象就被迫以一种特殊形态呈现。合理的科学的概念必须是可测量的,这是一种谬论。在最根本的意义上,理论必须是可检验的,但不必要求它的每个概念都可测量。

  神话三:科学的解释必须是因果解释。

  这是实证主义残留的观点。事实上,除因果解释外,还存在其他类型的解释。内在制约解释就是其中一种特殊的解释形式,这种形式中基本的本体论是一些事物本身就包含特定的制约因子或可能性。对这些制约因素的观察或可能性的证明被认为是现象的天性使然。另外,解释本身也有可能受其他解释的制约,其形式服从于复杂的解释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内在制约解释在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心理学中却没有被广泛地当作合理的解释形式,而因果解释却非常流行,这是对理论和解释的思维扭曲。如果因果解释被认为是唯一科学、合理的解释形式,那么其他有效的解释形式就会遭到无视。

  神话四:实验是检验因果模型的唯一有效方法。

  实验能够为因果模型提供强有力的检验,但并非唯一的方法。因果假设的实验检验在气象学、地理学、进化生物学、天文学等领域一般来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经验主义不等同于实验主义,解释也不等同于因果解释。如果将科学等同于因果模型,将实验视为检验因果模型唯一有效的方法,就会导致大部分科学无效,这会极大地阻碍心理学的发展。

  神话五:科学试图证明理论。

  科学的理论受经验的制约,但不会被经验证明,也不会在任何逻辑的决定性意义上不被经验证明。理论由经验检验而不是用它来证明。在心理学中,研究者因为意识到某些理论不能被证明而将其抛弃。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心理学还是在其他科学中都是真实存在的,所有的科学哲学家们甚至是最早期的逻辑实证主义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关于科学的合理性尚未取得一致看法,但对理论的证明是有约束的。

  神话六:科学的进步源自小规模经验问题模型的积累。

  这种倾向在心理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其实质是推崇被动的归纳法优越论。实际上,科学并不是简单地通过事实和真相的积累而进步,而是通过更深层次的理论上、概念上和经验上的错误构建,紧接着发现这些错误并发现避免这些错误的新的方法来实现。科学的进步并非归纳法意义上的累积,新的理论往往否定旧的理论而不仅仅是添加元素。科学的巨大进步需要重大的创新思考,而不是仅仅做更多的研究。

  神话七:科学由其使用的研究方法来定义。

  心理学的进步并不表现在研究对象和课题的变化上,而是表现在方法的进展和更新上。行为主义心理学坚持以客观的方法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与内省方法相比具有巨大的进步性,因而其占据了心理学的主流地位。认知心理学承袭了行为主义的方法论观点,借助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将人脑与电脑的工作原理进行模拟类比,实现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当下的脑与认知神经科学正是因为借助了ERP、fMRI等先进设备与技术手段而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潮。频繁地将科学等同于某种方法,后果是摧毁了科学与应用的区别,这对心理学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危害。

  逻辑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和古典实证主义存在错误是毋庸置疑的,而它们对心理学依然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因而,心理学必须从揭示和批判它们的影响中获益。这个过程正在发生,但非常缓慢。心理学和科学哲学都在逻辑实证主义遗留的影响下挣扎着。尽管心理学已经抛弃了行为主义的必须可观察性的限制,削弱了对操作定义、因果解释、严格的实验方法等的限制,但还没有真正转移到科学合理的概念上来,依然以隐性的方式保留了许多实证主义的残余。

  (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YJA190009)资助)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