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新兴家庭情境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
2017年11月27日 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27日第1339期 作者:张田

  近年来,我国养老模式不断完善,但受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居家养老依然是当前老年人选择的主要养老形式之一。因此,家庭环境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重要。例如,关于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研究显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非空巢老人,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空巢家庭情境的影响。

  隔代抚养、失独、啃老:三种新兴家庭情境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家庭情境的出现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是隔代抚养情境。国外研究显示,隔代抚养对于老年人的消极影响较为明显。相比而言,国内研究者对该群体的关注较少。在已有研究中,有学者基于访谈而进行的研究显示,老年人在隔代抚养关系中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既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也有消极的心理状态,还包括矛盾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差异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关系是关键因素。

  国外研究认为隔代抚养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利,而国内研究则认为,隔代抚养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西方的家庭讲求独立性,老人对于成年子女和孙辈并无法定或伦理上的抚养责任。而在中国,家族取向是中国人社会取向的主要内涵之一。子女在抚养下一代上对于老年父母的依赖,能使老人感受到存在的价值,这也是他们拥有积极心态的重要方面。

  但部分老年人在隔代抚养关系中依然存在消极心态。社会和家庭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有学者指出,政府和社会给予的经济帮扶、疾病诊疗、心理咨询等对于隔代抚养关系中的老年人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此外,构建积极的家庭关系也是帮助隔代抚养关系中的老年群体建立积极心态的重要途径。

  二是失独情境。“失独”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该老年群体心理上的打击,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社会支持度偏低、严重的更年期综合征等,甚至出现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在内的严重精神创伤。

  此外,失独家庭的家庭功能受损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失独家庭的核心功能受损,子女的去世导致家庭对于子女的抚育功能无法实现;“失独”导致家庭经济功能受损,或因为缺少了子女收入的来源,或因为子女去世而负债累累,或老人因为精神创伤而无法继续工作。另一方面,当失独家庭的父母失去他们唯一的孩子时,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就遭遇到了矛盾和障碍,甚至会因子女的去世而产生自责情绪。此外,“失独”通常还会导致失独家庭的老年人社会交往缺失,最终导致该群体其他社会角色出现失调。

  三是啃老情境。国内有的研究与西方研究结论一致,即认为“啃老”对于“被啃”的老年人而言,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有不利的影响。但也有研究发现,“啃老”对于中国老年人的消极影响似乎并不明显,一些老年人甚至心甘情愿地被子女“啃”。与西方的家庭讲求独立性,老人对于成年子女没有法定或伦理上的抚养责任不同,中国社会关注家族和家庭,即使子女已成年,父母也将其视为家庭的成员,从而愿意给予帮助。此外,子女在生活上对于父母的依赖,能使得老人感受到存在的价值,这也印证了老年人存在的价值感和尊严是他们积极心态的重要内容。

  “啃老”对于老年人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今后生活的担忧,当子女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时,无疑会给老年人造成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负担。二是对子女今后生活的担忧,就像一项访谈研究中一名母亲反复念叨的那样,“到时候我老了,做不动了,他还这个样子,怎么办哦”。

  “三助”结合的老年心理援助体系

  对于不同家庭情境下老年人的心理帮扶可以从“自助”、“互助”、“专业帮助”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三助”结合的老年心理援助体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通过宣传,提高老年人心理自助的能力。所有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负责人,老年人也不例外。因此,专业团队或社区可以通过各种宣传,帮助老年人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其进行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

  通过培训,提高朋辈心理陪护的能力。这里的朋辈主要包括三类人群:一是亲人,对很多老年人来说,亲情缺失造成的孤独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亲人的陪伴是其他任何心理援助都代替不了的;二是社区工作者,他们不仅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更有一定的权威性;三是社区志愿者,目前很多社区都有志愿者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这些志愿者是与老人接触最多的人之一,因此也是能够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人。

  通过对接,提高社区医生干预问题的能力。当前,一些老年人对“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等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因此贸然地将专业人士推向社区开展心理治疗,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让老年人对心理援助产生排斥感。基于此,可以让专业心理治疗人员与社区医生对接,通过社区医生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干预,打消他们的顾虑。当然,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患有抑郁症的老人有自杀的倾向,那么专业人员也要及时介入,进行直接、有效的干预。

  “三助”之间相互联系、彼此融合。例如,在“互助”中,作为朋辈的老年人,其对于其他老年人陪伴的同时也成为了自己“自助”的一条途径,有心理学研究显示,相比普通老年人,那些从事朋辈志愿者工作的老年人的心理更加健康,也更加长寿。由此可见,“互助”与“自助”是相互融汇的。再如,相比单一的专业治疗而言,综合治疗(包括朋辈辅导、心理咨询等)对于心理疾病的作用更有效,因此在专业人员对老年人进行专业治疗时,朋辈的“互助”也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应重视老年群体心理健康

  隔代抚养、失独、啃老等都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家庭情境,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新兴家庭情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忽视它们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而应在研究与实践中对其加倍重视,从而促进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要重视家庭情境对于老年群体心理健康影响的机制研究。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关注到了家庭情境对于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但多限于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比较,例如失独家庭与非失独家庭的比较,却鲜有研究关注这些家庭情境是如何影响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的。如不能厘清这些关系与机制,当这些老年人需要心理援助时,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必然无从下手。

  从老年心理帮扶实践的层面而言,一方面,一些适合中国文化的因素应当被合理运用于老年心理帮扶的实践,例如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对于老年心理健康的作用。正如上文所言,我国的很多家庭情境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而这多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因此,如能探索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对于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的作用,也能为老年群体的心理援助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重视老年心理援助体系的建立。对于老年人的心理援助,应多方面结合,而“三助”结合的老年心理援助体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